[发明专利]一种减振连接件及预压缩式轨道减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2695.4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严卫民;孙照亮;穆忠鑫;王丹;邓娇;熊学强;黎任泠;欧阳斌;周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预压 轨道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减振连接件及预压缩式轨道减振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套和内套,以及设置在外套和内套之间的弹性套,外套和/或内套上以其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两个割缝,至少两个割缝将外套和/或内套分割为至少两瓣,本发明在安装后外套和内套即对弹性套具有一定压缩力,使外套和内套紧贴安装孔和道钉,可以提供大横向刚度,也解决了各部件之间摩擦造成的零件损耗,保证减振器的连接稳定性。相对于道钉和安装孔纯刚性连接而言,其道钉的稳定性、道钉和减振器之间的摩擦振动、噪声以及垂向或横向减振和过渡的性能大大提升;而相对于在道钉与安装孔之间仅设置弹性套而言,本发明的连接刚度和连接稳定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减振连接件及预压缩式轨道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及国内各大城市圈的扩建,人们对铁路减振要求(及乘坐舒适度)越来越高,从而出现了多种减振连接件。
减振连接件主体几乎都是弹性体,其设置在轨枕锚固的部件和承载钢轨的部件之间,目前常规的均为非锁死的设计概念,如此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振降噪效果。但是,在钢轨产生振动时,其锚固的部件和承载钢轨的部件对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产生噪声,对于此问题,目前能够想到的解决方案一般分为两种:一、通过硬性绝缘材料将承载钢轨部件与锚固轨枕部件隔离,由硬性绝缘材料与部件间的摩擦实现承载钢轨部件与锚固轨枕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二、通过弹性绝缘材料将承载钢轨部件与锚固轨枕部件进行粘接弹性连接,由弹性绝缘材料的变形实现承载钢轨部件与锚固轨枕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上述两种方法前者消除噪声的效果一般,且会有硬性绝缘材料形式在长期摩擦下因材料损耗而产生各部件间间隙的情况,后者虽然可以消除部分噪声,但是只能提供小横向刚度或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其连接刚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另外,现有双层减振连接件主体零部件包括锁紧环、锁紧盖板、螺旋道钉、弹簧垫圈、平垫圈、上铁垫板、下铁垫板、轨下弹性垫板、中间弹性垫板、板下绝缘垫板、绝缘轨距块、弹条,零部件数量多,安装维护不便。垂向部件较多,导致安装高度较高。弹性垫板与铁垫板分离,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弹性垫板磨损风险,经过时间的推移,减振降噪效果会越来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压缩式轨道减振结构。
本发明的内容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套和内套,以及设置在外套和内套之间的弹性套,外套和/或内套上以其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两个割缝,至少两个割缝将外套和/或内套分割为至少两瓣。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割缝,至少两个割缝将弹性套分割为至少两瓣。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上割缝与外套或内套上割缝数量一致,且所述弹性套上的多个割缝与外套和/或内套上多个割缝一一对应设置在同一径向方向,在外套和内套上均设置有割缝时,弹性套上割缝至少与外套或内套其中一个的割缝交错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上割缝与外套和/或内套上割缝均平行于轴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的轴线两端以及多瓣设置时靠近相邻瓣的一侧呈弧形凹陷设置。
更进一步地,当内套通过割缝分割为多瓣时,还包括与内套配合的预压套筒,所述预压套筒的外径大于内套的内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压套筒端部设置有限位凸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上设置有限位台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压缩式轨道减振结构,包括减振器、道钉和减振连接件,所述减振器上设置有用于与减振连接件的外套配合的安装孔,减振连接件通过外套设置在安装孔内,道钉穿过减振连接件的内套将减振器固定在轨枕上。
更进一步地,包括减振器、减振连接件和道钉,所述减振器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与轨枕之间的减振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2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