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3032.4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峰;付松;刘孝莲;赵利忠;纪一见;贾稿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1/057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李博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钕铁硼 磁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烧结钕铁硼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烧结钕铁硼的各原料混合熔炼得到速凝片,然后氢破处理后得到粗粉;向得到的粗粉中通入氧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至设定压力P≤0.02MPa,混合气中氧含量为10~40ppm,压力降低时通入氧气到设定压力P,压力停止下降后取出粗粉;将获得的粗粉和防氧化剂混合后送入气流磨工序,在气流磨工序中通入氧气,气流磨工序处理后获得细粉;向细粉中添加防氧化剂混合,磁场中取向压制成型、烧结和时效得到烧结钕铁硼磁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获得烧结钕铁硼的矫顽力的一致性高,波动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钕铁硼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钕铁硼的一般制造工序包括熔炼铸造、氢破碎、气流磨、混粉、取向压制和烧结时效等。由于稀土非常容易氧化,同时氢破碎和气流磨后钕铁硼粉末活性增加,容易吸收从容器和管道漏点渗入的氧气和水汽,造成氧化。为此,一般在气流磨前添加一定量的防氧剂,主要是有机添加剂以提供润滑和抗氧化作用,从而保证气流磨过程中粉末不断破碎,新鲜断口能被迅速钝化和防氧剂覆盖。同时在气流磨的过程中补入一定量的氧气,对粉末进行预钝化,降低氧化的不可控,提升烧结钕铁硼的磁性能。如中国专利CN201910955290.8,专利名称“一种高性能烧结Nd-Fe-B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在气流磨阶段添加一定浓度的氧气、抗氧化剂和润滑剂,从而提升磁性能。
尽管烧结钕铁硼的磁性能容易得到提升,但是现有技术中制备的烧结钕铁硼的磁性能一致性不高,尤其是同一工艺不同批次获得的烧结钕铁硼的矫顽力的波动性大,这也严重影响烧结钕铁硼的品质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制备工艺中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尤其是矫顽力的一致性偏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烧结钕铁硼的矫顽力的一致性高,波动性小。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烧结钕铁硼的各原料混合熔炼得到速凝片,然后氢破处理后得到粗粉;
(2)向得到的粗粉中通入氧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至设定压力P≤0.02MPa,混合气中氧含量为10~40ppm,压力降低时通入氧气到设定压力P,压力停止下降后取出粗粉;
(3)将获得的粗粉和防氧化剂混合后送入气流磨工序,在气流磨工序中通入氧气,气流磨工序处理后获得细粉;
(4)向细粉中添加防氧化剂混合,磁场中取向压制成型、烧结和时效得到烧结钕铁硼磁体。
速凝片氢破后获得的粗粉沿晶断裂形式涉及到许多富钕相。发明人在研究工作中发现,这些富钕相在气流磨前被防氧剂覆盖后,不能被气流磨过程中补入的氧气充分均匀钝化,导致粉末表面的钝化效果不尽相同。同时,氢破过程中的一些粉末已经达到气流磨粒度要求,覆盖防氧剂后会迅速进入收料罐,几乎不发生氧化钝化。而后期一些难破碎的粉末,一直在气流磨里多次碰撞和持续钝化。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经常导致钕铁硼晶界相氧含量不均匀,使得烧结钕铁硼的磁性能特别是矫顽力一致性偏差。发明人经过分析和试验,在防氧剂添加前向粗粉中通入一定量的含氧气的混合气体,先于防氧剂覆盖前进行预钝化,从而使得富钕相、小粒径粉末得到钝化,提升钕铁硼晶界相氧含量均匀性。但是仅在防氧剂前通入氧气是不够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表明,直接通入氧气或者氧气含量(浓度)较大,将导致粗粉的过氧化,尽管矫顽力有所提升,但是矫顽力波动性将明显的增大,一致性恶化。同时也伴随剩磁下降,剩磁波动性增大。同时混合气体的压力也对烧结钕铁硼的磁性能有明显影响,压力过大将导致矫顽力和剩磁的严重下降,同时矫顽力一致性的改善程度也大幅减小。混合气体的选择也起到重要作用,通入空气将引入氮,造成烧结钕铁硼磁体的不利影响。同时仅在防氧剂添加前通入氧气而不配合气流磨通氧不能带来矫顽力一致性的明显改善。所以总的来说,在防氧剂添加前通入氧气并不必然带来矫顽力一致性的改善,需要匹配适宜的通入方式、通入量、通入压力以及和防氧剂后通入氧气相配合等多种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3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