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架纵梁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5707.9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8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张;马启涛;修红芳;陈胜;罗栋;陈芳芳;熊克友;赵建林;华露明;钟业良;卢敏;程佳佳;刘引玉;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88;B21D28/34;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常小溪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纵梁落料 冲孔 复合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纵梁落料冲孔复合模具,主要构思在于将落料、冲孔两道工序合并开发复合模,使得一次行程能够完成两道工序,将落料工序凸凹模倒置,并将落料、冲孔工序所用结构及部件相互借用,使得落料、冲孔冲落的均为废料,从而复合为一道工序。具体地,上模板固定落料工序的上刀口固定板的同时,还起到冲孔工序中凸模固定板的作用,下刀口与上刀口配合实现落料,圆凹模与冲头配合实现冲孔,下刀口的局部位置也同时起到辅助圆凹模进行冲孔作业,废料刀则与上刀口配合实现切断废料。本发明实现车架纵梁生产过程中进行复合工序生产,一次完成落料、冲孔两道工序,大大提升车架纵梁生产效率,并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误差,保证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纵梁落料冲孔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架纵梁生产过程中,需经历多个冲压工艺,一般都是按照先落料,再冲孔,最后成型的工艺顺序进行,每个工序都得依靠对应的模具来实现,每道工序都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以保证质量。
落料、冲孔、成型三道工序中,落料与冲孔都属于冲裁类冲压工艺,对于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如采用独立的工序模具生产,则无法满足产量需求,对作业效率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架纵梁落料冲孔复合模具,以解决现有单模作业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架纵梁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其中包括:上模架、导向棒、上模架打料板、打料棒、上模芯、下模芯以及下模架;
其中上模芯包括:打料杆、上模板、上刀口固定板、上刀口、冲头以及卸料板;下模芯包括:圆凹模、下刀口、圆凹模固定板、下垫板、下模板以及废料刀;
上模架固定在机床上,上模架用于固定上模板;上模板固定在上模架的腹面;上刀口固定板固定在上模板的腹面;上刀口固定在上刀口固定板的槽内;上模架打料板通过导向棒连接在上模架背面的槽内;打料棒位于上模架的轴孔内,打料棒的上端面紧贴上模架打料板的腹面,打料棒的下端面紧贴打料杆的顶端;卸料板固定在打料杆的头部螺纹处;冲头安装在上模板上,且卸料板的上方设有多个用于穿设冲头的避让孔;
圆凹模安装在圆凹模固定板上,圆凹模固定板以及下刀口分别固定在下垫板的上平面;下垫板的底面与下模板的上端面相贴,下模板固定在下模架上,废料刀设于下刀口及下垫板的外侧且与下模板连接;其中,圆凹模与冲头的位置对应,且下垫板及下模板上分别设有与冲头位置对应的若干通孔。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合模具还包括: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用于调整上模板与上模架的相对横向位置。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合模具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上刀口固定板与上模架及上模板的相对横向位置。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刀口固定板为长方体,且在所述上刀口固定板的腹面设有用于连接上刀口的L型槽。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模架的背面的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导向棒与矩形槽采用间隙配合。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料棒与上模架的轴孔采用间隙配合。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凹模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圆凹模固定板中。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模板以及所述卸料板均为长方形板。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刀口为长条形结构。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凹模固定板以及所述下垫板均为长方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5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