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6081.3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豫;梅恒;姚惟琦;石磊;董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Q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严情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细胞因子 风暴 模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的构建体系,含有TNF‑α因子、IL‑1β因子、IL‑6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上述体形成的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构建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与TNF‑α因子、IL‑1β因子、IL‑6因子共同孵育。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在筛选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在制备筛选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通过TNF‑α、IL‑1β和IL‑6三因子联合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得到,可制得细胞凋亡率高、细胞活力亦明显下降的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对多因子相关的炎症反应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也被形象地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是指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的产生,如TNF-α、IL-1、IL-6、IL-12、IFN-α、IFN-β、IFN-γ、MCP-1和IL-8等,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综合症状,标志着一种不受控制和功能失调的免疫反应,涉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持续激活和扩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多器官衰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除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以外,进行CAR-T细胞治疗也易出现细胞因子风暴,此外,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时也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但概率极低。
现有技术中常用微生物感染动物,或者进行肿瘤杀伤后刺激巨噬细胞分泌(LiuY,et al,.Gasdermin E–mediated target cell pyroptosis by CAR T cells triggers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Sci Immunol.2020Jan 17;5(43):eaax7969.)来模拟细胞因子动物内源性风暴,这样的话细胞因子浓度不够确认,由于每次肿瘤细胞杀伤后的因子分泌浓度不稳定,所以动物体内也不稳定。
而体外细胞因子风暴模型的报道有:
(1)娄振凯等(H2O2、LPS和TNF-α诱导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的文章中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不同时间,研究表明H2O2、LPS和TNF-α能体外损伤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成功建立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各损伤因子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2)Speciale,A等(Silibinin as potential tool against SARS-Cov-2:Insilico 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 and main protease molecular dockinganalysis,and in vitro endothelial protective effects.PhytotherapyResearch.2021;35:4616–4625.)探讨了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宾在体外对细胞因子(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和功能障碍的作用。
(3)Chen,Tielong等(Quercetin inhibits TNF-αinduced HUVECs apoptosisand inflammation via downregulating NF-kB and AP-1signaling pathway in vitro,Medicine:September 18,2020-Volume 99-Issue 38-p e22241)报道槲皮素通过下调NF-kB和AP-1信号通路抑制TNF-a诱导的HUVECs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6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