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污染快速监测设备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8502.6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亭;邓松强;王钰;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08;G01N1/3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孙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污染 快速 监测 设备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污染快速监测设备与系统,针对无法快速监测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平台,所述平台顶部一侧安装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包括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所述第一第二监测室中部均贯穿有同一个转轴,所述监测箱外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转轴位于第一和第二监测室内部的中部均安装有安装环,两个所述安装环上均安装有监测探头,所述第二监测室内设有供风机构,所述平台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储能供电机构,所述平台顶部一角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平台底部的中部设有取样机构,所述平台顶部设有升降机构。本发明可以一次性对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取样,可使参数监测的更加精确,且更加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污染快速监测设备与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污染物残留、泄露和排放,导致场地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对人民生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场地污染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高风险等特征,对其进行精准识别是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必要前提,其监测过程贯穿着污染场地修复前、修复中和修复后的整个污染场地全生命周期过程。而在实际场地修复,尤其是原位修复过程中,对污染边界的精准界定、修复进程的动态监控更是确保修复达标、避免过度修复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在场地监测过程中具有操作繁琐(复杂的预处理过程),耗时较长(几小时至几天时间),大多需要将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导致土壤监测的数据不够准确,且运输过程较为麻烦,设备昂贵和成本较高等缺点,且在经济成本的制约下,布点密度与点位代表性往往难以满足污染边界精准刻画的需求,成为影响修复成本与周期的关键掣肘之一,因此需要对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监测,但是现有的土壤污染监测设备无法一次性对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取样监测,需要多次操作,费时费力;且现有的土壤污染监测系统无法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报警,需要工作人员自行发现,不够智能化。因此,开发场地土壤污染物快速监测识别的技术与设备,是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对场地污染快速识别与精准刻画能力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快速监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土壤污染快速监测设备与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土壤污染快速监测设备,包括平台,所述平台顶部一侧安装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包括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所述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中部均贯穿有同一个转轴,所述监测箱外部设有带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转轴位于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内部的中部均安装有安装环,两个所述安装环上均安装有监测探头,所述第二监测室内设有供风机构,所述平台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储能供电机构,所述平台顶部一角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平台底部的中部设有取样机构,所述平台顶部设有带动取样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取样柱,所述取样柱竖直位于平台中部的正下方,所述取样柱内部中空,所述取样柱内顶部水平安装有电动滑台,所述电动滑台的输出端竖直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侧面水平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端安装有取样盒。
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纵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顶部均铰接有盖板,所述平台底部四角均竖直焊接有支撑腿,所述监测探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监测探头分别在两个安装环的外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纵向安装于监测箱外部一端的中部,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伸入监测箱内部并和监测箱转动连接,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监测室和第二监测室均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风机构包括风机和供风环管,所述风机安装于第二监测室外部一侧,所述供风环管安装于第二监测室内壁中下方,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和供风环管之间通过供风管连通,所述供风环管的内壁连通有出风支管,所述出风支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风支管在供风环管的内壁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8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