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9142.1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8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H04R1/28;G10K11/162;G10K11/172;H04M1/60;H04R1/10;H04R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赵秀芹 |
地址: | 5238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输出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其中,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围合成内腔,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每一耦合消音结构均与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置耦合消音结构,即可实现对一些频率的噪声的滤除,从而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音频输出设备的音频输出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例如耳机、音响等类型的音频输出设备中,通常会采用主动降噪技术来降低噪声,以提高音频输出质量。
然而,当噪声频率较高时,主动降噪技术可能难以应对噪声的变化,进而导致降噪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与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音频输出设备的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围合成内腔,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
每一耦合消音结构均与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示的音频输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围合成内腔,壳体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N个耦合消音结构,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一通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N为正整数;每一耦合消音结构均与第一通道连通,在通过第一通道传播音频的情况下,耦合消音结构用于滤除噪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置耦合消音结构,即可实现对一些频率的噪声的滤除,从而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频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包括多个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声学超材料的通道截面图;
图6是图3与图4所示的音频输出装置的噪声滤除效果图;
图7是主动降噪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示出:100-壳体、110-内腔、111-前腔、112-后腔、120-第一通道、130-第一开口、140-第二开口、150-耦合消音结构、151-第二通道、152-封闭腔室、153-第三通道、200-振膜、300-第一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