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铝自动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00333.5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秦燕海;王金波;祝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河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24 | 分类号: | B21D7/0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沈鑫 |
地址: | 22136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自动 折弯 装置 | ||
1.一种合金铝自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100),包括底座(101)、与所述底座(101)固定连接的导向座(102),所述底座(101)上设置有第一孔(101a);
折弯组件(200),包括转动盘(201),所述转动盘(201)的弧形侧面与所述导向座(102)相切,所述转动盘(201)设置有第一通孔(201a),所述第一通孔(201a)连接有固定轴(202),所述固定轴(202)伸入所述第一孔(101a)内并连接有第一端面棘轮(203),所述转动盘(201)连接有操作杆(209);
所述第一孔(101a)与所述转动盘(201)接触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101b),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01b)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孔(101a)的内径,所述第一端面棘轮(20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孔(101a)的内径;
所述第一孔(101a)远离所述转动盘(201)的一端连接有挡板(103),所述第一孔(101a)内设置有第二端面棘轮(204),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与所述挡板(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05);
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204a),所述第一孔(101a)设置有沿轴向延长的第一长槽(101c),所述第一凸起(204a)嵌入所述第一长槽(101c)内,所述第一凸起(204a)与第一长槽(101c)的配合限制第二端面棘轮(204)周向偏移;
所述固定轴(202)与所述第一端面棘轮(203)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202a),所述第二通孔(202a)内设置有调节销(206);
所述第二通孔(202a)靠近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202c),所述第二通孔(202a)远离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台(202d),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02c)、第三限位凸台(202d)的内径均小于所述第二通孔(202a)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铝自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销(206)包括位于第二通孔(202a)内的滑动部(206a)、与所述滑动部(206a)一端连接的抵触端(206b)、与所述滑动部(206a)另一端连接的调节端(206c),所述抵触端(206b)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02c)伸入到所述第一孔(101a)内,所述调节端(206c)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凸台(202d)伸出第二通孔(202a);所述抵触端(206b)、调节端(206c)的直径均小于所述滑动部(206a)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金铝自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02a)内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长槽(202e),所述滑动部(206a)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06d),所述第二凸起(206d)嵌入所述第二长槽(202e)内,所述第二凸起(206d)与第二长槽(202e)的配合限制所述调节销(206)的周向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金铝自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06a)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02c)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07);
所述抵触端(206b)不与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接触时,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与所述第一端面棘轮(203)啮合;
所述抵触端(206b)沿轴向往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移动并且推动第二端面棘轮(204)沿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二端面棘轮(204)与第一端面棘轮(203)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金铝自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201)端面设置有转动件(208),所述转动件(208)设置有通槽(208a),所述调节端(206c)嵌入所述通槽(208a)内,所述通槽(208a)设置有沿螺旋线走势的螺旋槽(208b),所述调节端(206c)设置有第三凸起(206e),所述第三凸起(206e)嵌入所述螺旋槽(208b)内;
所述转动盘(201)还固定连接有端盖(300),所述端盖(300)套设在所述转动件(208)外部并限制所述转动件(208)的轴向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河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秦河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3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纺织机械的针具模块化装配夹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弯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