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0360.2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1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坤;杨红庆;孙哲;卢航;邓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大刚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驱动 流程 装备 软件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数据驱动的设计思想,分析被测软件的业务流程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交换数据,获得交换数据集;
步骤2、基于关键字驱动的设计思想,抽象被测软件的业务特点,形成关键字库;
步骤3、制定测试数据配置规则,描述被测软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交换数据和关键字,形成测试数据文件;
步骤4、结合测试库设计思想,设计数据配置模块、数据解析器、数据容器、测试执行引擎及一系列测试库,形成基于混合驱动的测试自动化框架设计;
步骤5、应用基于混合驱动的测试自动化框架设计,创建测试自动化平台,模拟外部系统在环监听被测软件的输出指令,自动注入激励数据,驱动并控制被测软件的业务流程自动执行,获取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得交换数据集后,对交换数据集进行分解,将被测软件发送输出指令并接收应答的激励数据的过程中发送/接收的数据包定义为一组交换数据;根据每组交换数据中发送/接收数据包的多少,将交换数据划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被测软件发送一包输出指令,接收一包激励数据;第二类,被测软件发送一包输出指令,接收n包激励数据,n∈N,N1且N为整数;第三类,被测软件发送m包输出指令,m∈N,接收一包激励数据;第四类,被测软件发送m包输出指令,接收n包激励数据,m∈N,n∈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形成关键字库后,对关键字库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分为高、中、低三层,高层关键字描述总线通信类型,也称为总线层,告诉测试自动化平台通过哪种接口与被测软件之间传输数据包;中层关键字描述数据包的数据特征,也称为数据包层,对应于一组交换数据,根据被测软件的输出命令,交换数据分为两类:固定交换数据和变化交换数据,告诉测试自动化平台如何解析、处理这组交换数据;低层关键字描述数据包的操作特性,也称为操作层,分为接收特性和发送特性两类,告诉测试自动化平台如何对接收/发送数据包进行处理,这一层根据不同总线的通信特点以及不同类型交换数据的特点,设计重用关键字和专用关键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数据驱动和关键字驱动的设计思想制定所述测试数据配置规则,所述测试数据配置规则满足以下要求:支持配置多种总线通信类型,方便扩展新的总线通信类型;支持配置多组交换数据,方便配置交换数据类型,灵活扩展新的类型;每一组交换数据支持配置一组输出指令、多组激励数据,方便配置输出指令和激励数据的关键字,灵活扩展新的关键字;每组输出指令支持配置多包数据,每组激励数据只配置一包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用XML语言制定层次化的所述测试数据配置规则,包括:第一层,描述测试自动化平台与被测软件之间传输数据的总线通信类型,设计Interface关键字;第二层,描述数据包的数据特征,设计Type关键字;第三层,描述数据包的操作特性,输出指令和激励数据的操作特性分别使用不同的标识,并分别设计关键字;第四层及以下,只用于描述数据包内容,不设计关键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驱动的强流程装备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基于混合驱动的测试自动化框架设计包括:设计数据配置模块,对交换数据和关键字进行配置,自动生成测试数据文件;设计数据解析器,读取测试数据文件,解析其中的交换数据和关键字;设计数据容器,管理交换数据和关键字,其中固定交换数据和变化交换数据分别管理;设计测试执行引擎,在环监听被测软件的输出指令,自动注入激励数据,驱动并控制被测软件业务流程自动执行,获取测试结果;设计测试库,即一系列函数的集合,供数据配置模块、数据解析器、数据容器和测试执行引擎调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3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