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0736.X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丹丹;黄昌富;曹振杰;林伟群;邢如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水性 渗透 结晶 溶液 制备 再生 骨料 透水 混凝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质量份数为414‑683份的气干状态的再生骨料浸泡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中,过滤取出后进行干燥处理;将干燥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碳化处理;将碳化后的再生骨料同质量份数为35.4‑36.6份的水、质量份数为18‑22份的掺合料、质量份数为100份的水泥、质量份数为0.74‑1.22份的减水剂以及质量份数为2.23‑3.69份的EVA乳液混合搅拌,得到所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双重骨料强化以及EVA改性后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质量轻、绿色环保且各方面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及工业建设不断深入。一方面,地产建设的更新换代导致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往往为阻水材料,地面积水,地下水紧缺,不利于植物生长,也不利于空气中热量和水分的流通。透水混凝土属于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可以有效的保护水资源,缓解排水压力,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建筑垃圾也是当今污染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后得到的再生骨料,表面附着有硬化水泥浆体,导致再生骨料表观孔隙率高,强度较低,吸水率大等缺陷,因此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流动性差,强度较低,而透水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则更高。通过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提高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能,优化表面结构,减少吸水率,能有效的改善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
现有技术利用再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时,多采用传统裹浆法优化再生骨料表面,或采用有机聚合物强化,增加骨料之间的界面黏结力,但制作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低,透水性较差。依靠特定的单一骨料强化方法提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较为困难,混凝土强度较低,孔隙率小,透水性较差,耐久性等也不能达到标准。因此,如何在较低成本下生产高质量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方法,通过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再采用CO2气体对再生骨料进行优化加固,并在再生骨料内加入水、掺合料、水泥、减水剂以及EVA乳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强度、透水性和耐久性较高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利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质量份数为414-683份的气干状态的再生骨料浸泡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中,过滤取出后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2):将步骤(1)中干燥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碳化处理;
步骤(3):将步骤(2)中碳化后的再生骨料同质量份数为35.4-36.6份的水、质量份数为18-22份的掺合料、质量份数为100份的水泥、质量份数为0.74-1.22份的减水剂以及质量份数为2.23-3.69份的EVA乳液混合搅拌,得到所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
所述再生骨料为废弃混凝土经破碎、过筛水洗处理后粒径范围为4.75-26.5mm的集料;所述再生骨料的堆积孔隙率为35%,堆积密度范围为1350-1650kg/m3。
所述水性渗透结晶溶液由硅酸钠、催化剂和助剂组成。
所述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矿粉;所述水泥为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所述EVA乳液的固含量为55.0%,在20℃的粘度为150cP,pH值为6.0;所述再生骨料、胶凝材料及所述水的质量比例为5.6:1:0.3,所述胶凝材料为所述水泥和所述掺合料;所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
所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5-30MPa,有效孔隙率为10%-30%,透水系数为2-5m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7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车辆驾驶感改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免疫调节剂HDC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