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02059.5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2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友;陈吉;汤志阳;李青洲;张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6N20/1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胡秋萍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谱 抖动 激光 诱导 击穿 光谱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从样品集中选取样品,对所述样品中多个不同采样点处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进行采集以及预处理,得到第一光谱;
S2,对所述第一光谱进行多次不同幅度的抖动偏移,得到相应的多个抖动光谱并形成为抖动光谱阵列,抖动光谱为:
其中,为第s个样品的第i个抖动光谱中第j个特征谱峰强度,为第s个样品的第一光谱中第j个特征谱峰强度,为第s个样品的第i个抖动光谱的抖动系数,i=1,2,…,n,n为第s个样品的抖动光谱的总个数,j=1,2,…,m,m为第s个样品的第一光谱中特征谱的总个数,Δk为的最大偏移量;
S3,对所述样品集中各样品的抖动光谱阵列进行合并,得到定标光谱矩阵;多次调整n和Δk的取值,并在每次调整后再次执行所述S1-S3,得到多个定量分析模型,计算各所述定量分析模型得到的成分含量分析与实际成分含量分析之间的误差,并将最小误差对应的定量分析模型作为最终模型,最终模型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成分含量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还包括:对所述定标光谱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光谱矩阵:
其中,为所述标准化光谱矩阵中的第j列;Xj为所述定标光谱矩阵中的第j列,包括各样品的抖动光谱和第一光谱中的第j个特征谱峰强度;meanj为Xj中各元素的平均值,stdj为Xj中各元素的标准差;
所述S3中利用所述标准化光谱矩阵训练所述定量分析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待测样品中多个不同采样点处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进行采集以及预处理,得到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光谱;
将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光谱输入训练后的定量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样品中包含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含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分析模型为支持向量机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预处理操作包括:对采集得到的多个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依次进行光谱降维、异常光谱剔除和光谱平均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光谱降维处理包括:分别从各所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提取特征谱线,所述特征谱线的波长在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特征谱线的谱峰强度与光谱噪声平均强度的比值高于预设阈值。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异常光谱剔除处理包括:判断各所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是否存在谱峰强度低于下限阈值或高于上限阈值的特征谱线,若存在,剔除所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所述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为:
Llower=Q1-1.5IQR
Lupper=Q3+1.5IQR
IQR=Q3-Q1
其中,Llower为所述下限阈值,Lupper为所述上限阈值,Q1为第一四分位数,Q3为第三四分位数,IQR为四分位距,N为光谱降维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总数,分别为N个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同一波长处按强度递增排序后的第0.25N、0.75N个谱峰强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光谱抖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光谱平均处理包括:计算异常光谱剔除后得到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各特征谱线处的谱峰强度平均值,并按照波长顺序组合形成所述第一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20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镀锡铜线退火炉
- 下一篇:一种梯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