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Z型异质结构建的黄曲霉毒素B1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0426.6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魏琴;徐芮;任祥;孙旭;吴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0;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型异质 结构 黄曲霉 毒素 b1 电化学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双Z型异质结构建的黄曲霉毒素B1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CoTiO3/g‑C3N4/Bi2O3作为基底材料来获取光电流,g‑C3N4与CoTiO3和Bi2O3分别可以形成Z型异质结构,这种异质结构的形成,能够有效提高光生电子的传递速度,减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可见光利用率。以MnO2作为标记物标记黄曲霉毒素B1第二抗体,MnO2可以催化测试底液中的抗坏血酸,实现光电流信号的有效猝灭,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了对黄曲霉毒素B1的灵敏检测。其检测限为0.025 pg/m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双Z型异质结构建的黄曲霉毒素B1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是采用作为CoTiO3/g-C3N4/Bi2O3基底光敏材料,用MnO2作为标记物标记第二抗体,制备了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猝灭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测出极微量的毒素。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水分含量较高(水分含量低于12%则不能繁殖)的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寄生繁殖和产生毒素,使其发霉变质,人们通过误食这些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又经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去人体而中毒。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方法非常必要。目前已有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如吸附、荧光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但吸附分析法检测效率低;荧光分析可控性差、毒性大;电化学检测时间长。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猝灭型光电化学传感器,信号猝灭型分析方法,其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本发明设计的猝灭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限达到0.025 pg/mL。
CoTiO3,一种典型的钙钛矿型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制作方法简单,产量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可见光照射下,会产生光生电荷,进而形成光电流,但由于带隙的缺陷,光生电子空穴易于复合,使得其本身光电转换效率并不高。g-C3N4纳米片拥有良好的形貌结构,且具有优势带隙结构,其与CoTiO3具有匹配的带隙结构,能够有效形成Z型异质结构,该异质结构的形成能够提高电子的传递速率,减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光电流信号。与此同时,
Bi2O3作为一种优秀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光敏特性,其带隙结构与g-C3N4的带隙结构也能良好匹配形成另一种Z型异质结构,CoTiO3/g-C3N4/Bi2O3形成双Z型异质结构,大大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光电流及传感器的稳定性。MnO2可以催化测试底液中的抗坏血酸,可以消耗电子供体,在黄曲霉毒素B1测试的过程中,提高信号的变化值,使得该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0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藤茶嫩芽成型创新工艺
- 下一篇:一种空间文本的查询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