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皮促渗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0652.4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2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陈泽宇;彭翰旻;陈紫嫣;赵爽;何志友;吴华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谢浪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皮促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促渗给药装置,包括微针座,所述微针座的正面固定设有多个微针,背面固定设有注射器和压电陶瓷,所述微针座内部形成有连通多个所述微针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通道,所述压电陶瓷用于带动所述微针作高频振动。本发明提供的经皮促渗给药装置,结合微针与声泳两种促渗机制,注射药物的同时持续提供角质层到真皮层的物理通道,促进了大分子药物渗透,并且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在外部激励下产生高频振动,并发出超声波,有效地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速度,并且在刺入时减少组织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经皮促渗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是将药物或生物化合物输送到人体的一种给药方式。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涂抹给药、注射器给药、微针给药;相比于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由于微针刺入皮肤的深度较浅,接触不到皮肤中的神经组织,因此不会在给药过程产生痛觉。此外,微针一般采用针头阵列微量注射药物,可以实现药物在皮肤组织中的均匀分布。然而,无论是传统涂抹给药,注射器给药,还是微针给药,药剂浓度都是由给药处向四周呈年轮式递减,很难保证药剂短时间内在皮肤组织内快速地均匀渗透。
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兰杰文型中空微针促渗给药装置,其结合了两种物理促渗方式,即微针与声泳,可以实现较强的促渗效果,其中空微针相比于传统钢针可达到相同的刺穿效果,并且能够不限量给药,在注药过程持续维持进入真皮层的传输通道。如公开号为CN105457151A,名称为超声波及静电复合烧伤膏透皮给药工艺的发明申请,该发明利用压电陶瓷产生超声波来夹紧微针并促进渗透,由于其压电陶瓷安装位置与微针阵列不同轴,其产生的声泳促渗效果十分微弱。又如公开号为CN105816952A,名称为新型驻极体微针透皮给药系统的发明申请,该发明所述微针为固体微针与可溶微针结合,不能持续提供药物输送的物理通道,并且给药量受到限制。
综上,有必要对现有经皮给药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促渗给药装置,旨在有效地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速度。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经皮促渗给药装置,所述微针座的正面固定设有多个微针,背面固定设有注射器和压电陶瓷,所述微针座内部形成有连通多个所述微针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通道,所述压电陶瓷用于带动所述微针作高频振动。
具体的,所述压电陶瓷通过一后盖板压紧固定在所述微针座上,所述压板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微针座紧固连接。
具体的,所述微针座的尾端设有与所述注射器对接的螺纹接口。
具体的,所述微针的孔径为150-250μm,长度为1000-1400μm。
具体的,多个所述微针在所述微针座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具体的,所述微针座呈前端小尾端大的圆台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通过压电陶瓷带动微针进行高频振动,结合中空结构的微针,将微针与声泳两种促进渗透的物理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速药物在皮肤中的渗透,并且减少组织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经皮促渗给药装置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经皮促渗给药装置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经皮促渗给药装置剖视图;
其中:1、微针座;2、微针;3、压电陶瓷;4、注射通道;5、后盖板;6、螺栓组件;7、螺纹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06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