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1607.0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邢荣军;徐湃;骆阳;姚忠明;程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青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3 | 代理人: | 阴知见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矩形 盾构 隧道 管片 拼装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隧道管包括支撑板以及两个相对称的下管片、第一弧形管片、第二弧形管片与上管片,第一弧形管片与下管片相卡合,第二弧形管片与上管片相卡合,上管片的顶部与上底板的底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且上管片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与支撑板滑动配合,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使对应第一弧形管片和第二弧形管片分别与隧道内壁紧紧贴合的推动组件,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同时固定第二L型板和上管片的连接组件;解决现有类矩形隧道内的隧道管片连接不稳定,隧道管片不能实时检测隧道内壁对管片的挤压力,无法检测隧道整体稳固性,影响隧道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的开发,盾构法施工技术因其对地上、地下构筑物、周边环境影响小,保证交通通行、减少道路中断、管线搬迁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道路、地下共同沟、地铁隧道施工,纵观国内外盾构技术的发展,其趋势将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在隧道断面方面,除了向超大直径断面隧道发展以外,也向异形断面隧道发展。从隧道的使用功能来分析,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人行地道、地下共同沟的断面形式以矩形或类矩形最为合适,最为经济,因而类矩形盾构的研发和应用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现有技术中,类矩形隧道内的隧道管片在通过千斤顶装配时,直接通过螺栓将相邻的两个管片进行连接固定,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粗糙,连接后的隧道管片无法对来自土地层中的压力进行阻挡,容易造成隧道塌方,而且顶部的管片多是通过相邻的管片进行连接,无法有效的对上管片进行支撑,长时间容易使上管片坠落,造成交通事故,另外隧道管片不能实时检测隧道内壁对管片的挤压力,进而不能检测隧道的整体的稳固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类矩形隧道内的隧道管片连接不稳定,隧道管片不能实时检测隧道内壁对管片的挤压力,无法检测隧道整体稳固性,影响隧道使用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包括位于隧道内的隧道管,所述隧道管包括支撑板以及两个相对称的下管片、第一弧形管片、第二弧形管片与上管片,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底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底板,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延伸至下管片内,所述下管片内设有多个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的底端贯穿下管片和连接板并与下底板螺纹连接,所述下管片远离支撑板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L型槽,所述第一弧形管片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且第一L型板与第一L型槽相卡合,所述第二弧形管片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所述上管片的顶部与上底板的底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且上管片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与支撑板滑动配合,所述上管片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底部设有与第二L型板相卡合的第二L型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使对应第一弧形管片和第二弧形管片分别与隧道内壁紧紧贴合的推动组件,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同时固定第二L型板和上管片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一侧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弧形管片内设有多个第一锚钉,且多个第一锚钉的底端均贯穿第一弧形管片,多个所述第一锚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靠近第一电动推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弧形管片内设有多个第二锚钉,且多个第二锚钉的顶端均贯穿第二弧形管片,多个所述第二锚钉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靠近第一电动推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均通过转轴与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1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