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混凝土结构接缝处的可更换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1845.1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高新博;蔡丹丹;李东彪;杨鹏宇;沈才华;王业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南京交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宿迁市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乔炜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混凝土结构 接缝 更换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混凝土结构接缝处的可更换密封结构,接缝处的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充气件、围护板、充气件槽和用于为弹性充气件充气的充气接头;弹性充气件中心设有气腔并置于充气件槽内;充气件槽形成于接缝外侧的两对接面之间,围护板围盖在充气件槽上,形成充气件通道,弹性充气件与充气件通道相适配,使弹性充气件外缘贴合于充气件通道内;气体通过充气接头充入弹性充气件的气腔,使弹性充气件向外弹性膨胀而密封贴合于充气件通道的内侧面上,从而使弹性充气件与接缝的两侧齿形密封侧墙密封,防止地下水进入地下结构体内。同时具有弹性的充气件又可适应结构接缝的变形,具有很好的止水韧性,并可灵活更换,防水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混凝土结构接缝处的可更换密封结构,属于地下结构止水密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固有特性,容易产生收缩和温度裂缝。为控制裂缝的产生,通常需要设置变形缝来减小混凝土的分块体积和浇筑体积。而这些分缝的部位往往是整个水池结构防渗的薄弱环节,需要设置止水结构进行专门的止水处理,以控制渗漏。对于地下通道,止水结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寿命和经济效益,需要重点关注。地下结构的渗漏水病害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病害,其变形缝的止水结构失效占比很大,结构缝变形条件下止水结构受材料老化等固有特性,导致止水失效是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且能更换的地下混凝土体接缝处的密封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混凝土体接缝处的密封结构,所述混凝土体接缝产生于对接混凝土体的两对接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充气件、围护板、充气件槽和用于与气源和弹性充气件连接的充气接头;所述弹性充气件中心设有气腔并置于充气件槽内;所述充气件槽形成于接缝外侧的两对接面之间,围护板围盖在充气件槽上,形成充气件通道,弹性充气件与充气件通道相适配,使弹性充气件外缘贴合于充气件通道内;气体通过充气接头充入弹性充气件的气腔,使弹性充气件向外弹性膨胀而密封贴合于充气件通道的内侧面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充气件槽由接缝外侧的两对接面上对称的斜面形成,所述围护板为圆弧形,该圆弧形围护板与对称的两斜面之间围成一个扇形截面的充气件通道。
所述弹性充气件的中心设有圆孔形的气腔。
所述对接混凝土体为两对接的矩形管廊,产生矩形环状的接缝;充气件通道沿矩形环状接缝的外侧布设,且在对应于矩形管廊上端处设有缺口。
所述弹性充气件为长条状,沿充气件通道布设且两端处于缺口两侧。
所述充气接头置于缺口中,该充气接头为T形的三通件,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处于对应缺口侧的弹性充气件的一端连接,垂直方向的一端与气源连接。
所述充气接头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对应于缺口处的接缝两侧对接混凝土体上;所述固定件呈“Ω”型,两侧设有通孔,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后螺接设于混凝土体内的膨胀螺母进行固定。
所述斜面上设有用于形成多个密封面的多个齿槽。
所述围护板两端设有侧耳,所述围护板通过侧耳嵌入对接混凝土体或通过螺栓螺接设于混凝土体内的膨胀螺母与对接混凝土体固定连接。
所述围护板外围盖设有混凝土盖,所述混凝土盖对应于混凝土体接缝处开设有变形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弹性充气件充气后膨胀可使弹性充气件牢固地贴合在混凝土体接缝的两侧,防止地下水进入接缝内。同时弹性充气件的弹性又可适应混凝土体接缝的变形,止水韧性高,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南京交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宿迁市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未经中交南京交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宿迁市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1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