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海上非均匀蒸发波导剖面反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3180.8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5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鹏;吴佳静;张玉石;李清亮;朱秀芹;魏志强;李艳;夏晓云;许心瑜;张浙东;尹志盈;赵鹏;尹雅磊;黎鑫;万晋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04;G06N3/08;G06N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卷积 网络 海上 均匀 蒸发 波导 剖面 反演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海上非均匀蒸发波导剖面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的参数化建模:
模型使用波导高度δ、波导厚度ΔM、波导顶M梯度调节因子ρ三个参数进行描述,具体如下:
在z≤δ高度范围内的修正折射率M(z)计算公式为:
其中,
在z≥δ高度范围内的修正折射率为:
其中,
上式中,z为海面以上垂直高度,z0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因子,取1.5×10-4m;M0为海面高度处的大气修正折射率;
步骤2,距离向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样本的高斯-马尔科夫过程生成:
对步骤1中的三个参数进行距离向马尔科夫链模拟,代入垂直M剖面模型中,形成多个非均匀蒸发波导剖面空间结构,马尔科夫链模拟方法如下:
d(xk+1)=d(xk)+ηk
d(x1)=d(x0)
其中,d(xk)代表xk处的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参数,d(x0)是初始距离处的剖面参数,ηk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高斯分布,N表示高斯分布;
步骤3,构建一维残差卷积自动编码器网络模型,用于进行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高维度参数的特征提取,具体包括:
步骤3a,构建编码器:应用卷积层、池化层和瓶颈层将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参数编码为低自由度参数矩阵;
步骤3b,构建解码器:解码器由瓶颈层、反卷积层和上采样层重构得到蒸发波导在距离方向上的垂直M剖面参数;
定义均方根误差为原始输入与重构特征之差,调整网络迭代次数及训练数量;
步骤4,根据雷达电波传播理论和抛物方程方法,计算多个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空间结构情况下的海杂波接收功率PC(X,M‘):
PC(x,M‘)=-2L(x,M‘)+σ0[θ(x,M‘)]+10log10(x)+C
上式中,x表示海面散射单元与雷达天线之间的距离,M‘表示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空间结构,θ为擦地角,σ0为海面后向散射系数,C为常数项,L为电磁波单程传播损耗,表示为:
L(x,M‘)=32.44+20log10f(MHz)+20log10x(km)-20log10Fp(x,M‘)
上式中,f为雷达频率,Fp代表海浪有效高度处的方向图传播因子;
步骤5,构建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与海杂波功率间非线性映射的深度卷积网络模型:
深度卷积网络配置4个卷积层、4个池化层和1个全连接层,每个卷积层都包含三个基本模块:一维卷积操作层、批量归一化层和非线性激活层,选择ReLU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学习率为0.02,网络的输入为海杂波功率数据,输出为低自由度的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参数;
步骤6,由步骤4得到的海杂波功率数据和步骤3得到的低自由度距离向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参数数据,组成训练数据集,输入步骤5构建的深度卷积网络,开展网络模型训练,训练过程中,将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损失函数,利用Adam梯度下降法优化损失函数,获得网络模型的最优神经元权重系数;
步骤7,基于步骤6训练好的深度卷积网络模型,开展非均匀蒸发波导的反演测试和评估,具体包括:
步骤7a,利用步骤2中方法,生成新的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空间结构,并通过步骤4计算对应的海杂波功率,形成测试数据集;
步骤7b,将测试数据集中的海杂波功率数据,输入步骤6的深度卷积网络模型,预测得到低自由度的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参数;
步骤7c,将步骤7b预测得到的参数输入步骤3构建的解码器,获得重构的高维度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参数,包括随距离变化的蒸发波导高度、波导强度和波导顶M梯度调节因子,并进一步基于步骤1,计算得到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空间结构,为反演结果;
步骤7d,计算上述反演结果与步骤7a测试数据集中M剖面空间结构的均方根误差,评估非均匀蒸发波导垂直M剖面的反演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31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