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殖放流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5358.2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家志;石桂华;许星磊;宋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26 | 分类号: | B63B35/26;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殖 放流船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殖放流船,属于增殖放流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船体、两个放流装置和两个转动机构,所述放流装置包括第一U型弯板、第二U型弯板、第三U型弯板、钢丝网板、启闭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U型弯板铰接在船体的侧边,所述第二U型弯板滑动设置在第一U型弯板的后端内,所述第三U型弯板滑动设置在第二U型弯板的后端内,所述钢丝网板固设在第三U型弯板的后端面上,所述启闭机构能够启闭第一U型弯板的前端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U型弯板和第三U型弯板同向滑动,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带动相对应的第一U型弯板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转动。本发明能够使鱼苗提前适应放流水域的温度,增加鱼苗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殖放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殖放流船。
背景技术
增殖放流就是人类为了实现某一区域渔业增产、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修复生态目的,人为地向这一水系投放在池塘和相对静水环境中培育出的鱼苗,或者投放性成熟、即将繁殖生产的成鱼,让它们在这个水系中自然繁殖,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行为。
目前增殖放流都是将鱼苗放在放流袋内,然后冲入氧气,将放流袋扎紧堆放在甲板上,放流船航行至指定放流点后,戳破放流袋将鱼苗倒入水中,在大面积水域多点放流过程中时,鱼苗长时间在放流袋内容易使鱼苗缺氧,降低了鱼苗的存活率;此外,鱼苗突然进入一个新的水域中,由于外界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其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影响放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殖放流船,本发明能够使鱼苗提前适应放流水域的温度,增加鱼苗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增殖放流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两侧均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阀门;
两个放流装置,两个所述放流装置分别设置在船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放流装置具有:第一U型弯板、第二U型弯板和第三U型弯板,所述第一U型弯板通过两个第一转动杆铰接在船体的侧边,所述第二U型弯板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U型弯板的后端内,所述第三U型弯板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U型弯板的后端内;钢丝网板,所述钢丝网板固设在第三U型弯板的后端面上;启闭机构,所述启闭机构设置在第一U型弯板的前端面上,所述启闭机构能够启闭第一U型弯板的前端面;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U型弯板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U型弯板和第三U型弯板同向滑动;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两个第一转动杆上,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带动第一U型弯板沿高度方向来回滑动;
两个转动机构,两个所述转动机构均设置在船体上,两个所述转动机构和两个第一U型弯板一一对应,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带动相对应的第一U型弯板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增殖放流船中,所述启闭机构包括:
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第一U型弯板的前端面上,所述活动挡板的上侧边固设有竖直板;
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U型弯板的上端开口的两侧边水平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铰接在竖直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增殖放流船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一转动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转动杆上,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水平固设有固定杆;
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在船体的甲板上,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有第二支撑板;
主螺杆,所述主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靠近第二支撑板的第一支撑板上,另一端穿过钢丝网板且端部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主螺杆和钢丝网板螺纹连接;
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设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三电机与主螺杆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5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