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5658.0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月雷;张清绪;余弦;杨洋;张俊杰;韩建超;李聪林;邓伟;赵小刚;徐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下***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型钢 混凝土 条形 基础 及其 装配 方法 | ||
1.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条形基础单元体,条形基础单元体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头,其特征在于:条形基础单元体的内部预设有型钢骨架(6),型钢骨架(6)沿着条形基础单元体的主体走向布置,并在连接端头的外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端板(3),端板(3)上预设有多个螺栓连接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型钢骨架(6)的截面为工字形,且上端的翼缘板宽度小于下端的翼缘板宽度;型钢骨架(6)的端部与端板(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型钢骨架(6)的型钢骨架的翼缘板厚度为10mm~14mm,上端的翼缘板宽度为200mm~300mm,下端的翼缘板宽度为400mm~500mm;腹板高度为200mm~300mm,厚度为8mm~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条形基础单元体的内部设置有纵向钢筋(8)和箍筋(9),纵向钢筋(8)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基础单元体的主体走向相一致,纵向钢筋(8)沿着周向间隔布置多根,并通过箍筋(9)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条形基础单元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横向钢筋,横向钢筋并排布置多根,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8)相垂直,横向钢筋连接固定在纵向钢筋(8)或者箍筋(9)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条形基础单元体配设有预留吊钩(11),预留吊钩(11)的连接端与条形基础单元体内部的预制钢筋焊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条形基础单元体的混凝土采用细石纤维混凝土(7),细石纤维混凝土(7)内掺入波浪剪切型钢纤维、聚丙烯柔性纤维以及玻璃纤维构成的混合纤维,波浪剪切型钢纤维长度为10mm~30mm、直径为4mm~6mm,玻璃纤维及聚丙烯柔性纤维长度为10mm~14mm。
8.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单元体预先加工好,在地基平整并压实到工程设计压实度要求后,将条形基础单元体进行拼装,待条形基础单元体拼装结束后,相邻两个条形基础单元体在端板(3)位置通过高强螺栓(5)进行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条形基础单元体在通过高强螺栓(5)进行连接后,高强螺栓(5)与螺栓连接孔(4)之间的连接空隙通过膨胀砂浆进行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未经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56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