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8323.4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徐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百正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2/08;H01G2/22;H01G4/224;H01G4/35;H01G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屏蔽 功能 薄膜 电容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包括薄膜电容元件、控制器组件、外壳体和顶部罩壳,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为屏蔽防护仓,且屏蔽防护仓的侧表面均匀分布有内屏蔽层,并且屏蔽防护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屏蔽隔板和屏蔽底板构成整体的屏蔽防护结构,所述屏蔽隔板位于外壳体和顶部罩壳之间,且外壳体和顶部罩壳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主散热风扇和副散热风扇,并且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该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设置有内屏蔽层、屏蔽隔板和屏蔽底板构成的全方位屏蔽防护仓结构,同时设置有在顶部罩壳和屏蔽防护仓之间起到气流联动调整作用的活动挡板结构,通过联动结构灵活调整开启通风散热或是封闭屏蔽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
背景技术
电容器在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中有广泛运用,其基础原理就是任意两块导体,中间用绝缘介质如绝缘薄膜隔开,即构成一个电容器,在低压配电中,就经常会用到电力电容器,低压电力电容器可作为一种无功补偿装置使用,且具有耗能低、体积较小、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优点。
而现有低压电力电容器在安装使用时,很多时候屏蔽保护功能并不完善,如电磁屏蔽效果较差,隔音降噪效果不良,容易受静电扬尘等环境因素影响,现也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159096U的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容器的噪声及电磁辐射监控屏蔽装置,可通过封闭壳体结构配置屏蔽层吸音隔音,达到吸能及电子屏蔽电磁波等作用,但是该结构整体封闭,仅通过半导体制冷器进行内部降温,半导体制冷器体积虽小却耗能较大,甚至盖过了电力电容器本身消耗功率低的优点,也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4012750U的一种智能低压电力电容器的保护外壳,通过大面积开设的通风槽促进外部气流交换,但是大量开口结构不仅会影响装置整体的电磁屏蔽和降噪防护效果,同时开口结构保持常开容易受到外部粉尘影响,特别是设备壳体容易带有静电吸附灰尘,大量灰尘积留在电容器上,会对电容器的散热效果造成影响,同时灰尘还可能直接影响电容器功能,缺少一种对电力电容器起到更全面均衡屏蔽防护和散热效果的安装结构。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低压电力电容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薄膜电力电容器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全封闭式屏蔽结构容易影响装置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屏蔽功能的薄膜电容结构,包括薄膜电容元件和控制器组件,且薄膜电容元件的外侧设置有外壳体,并且外壳体的顶部螺栓连接有顶部罩壳,其中控制器组件安装于顶部罩壳内部;
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为屏蔽防护仓,且屏蔽防护仓的侧表面均匀分布有内屏蔽层,并且屏蔽防护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屏蔽隔板和屏蔽底板构成整体的屏蔽防护结构;
所述屏蔽隔板位于外壳体和顶部罩壳之间,且外壳体和顶部罩壳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主散热风扇和副散热风扇,并且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薄膜电容元件的上端和控制器组件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出线端子和电容器接脚,且屏蔽隔板在出线端子和电容器接脚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相吻合的安装定位孔,并且出线端子和电容器接脚贯穿安装定位孔相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用于出线端子连接的吻合结构安装定位孔,尽可能保持完整的封闭防护,保证装置整体的屏蔽防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屏蔽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支脚,且底座支脚和地面之间设置有接地线,并且接地线导体接通外壳体保持壳体接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壳接地导出外壳体电荷,减少外壳体带电影响,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和顶部罩壳的内部空间通过屏蔽隔板相互隔开,且外壳体和顶部罩壳的侧表面分别开设有侧通风槽和通风格栅,并且侧通风槽和通风格栅的表面均贴合安装有防尘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百正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百正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83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