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8867.0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谢经鹏;潘敏;覃星朗;孟稳权;苏卫宏;郑攻关;胡亚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8 | 分类号: | E21F15/08;F17C5/06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采空区 高效 充填 方法 | ||
1.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每个小采空区施工两个充填孔(16),所述充填孔(16)呈“八”字形布置;
S2,在小采空区群的前端设置主充填管道(1),主充填管道(1)沿充填料浆方向依次连接分支管道(8)、高压进水管道(10)、逆向分支排水管(11)和充填软管(12),并在各处设置闸阀(2),所述充填软管(12)预设至少3个;
S3,将各充填软管(12)分别与各小采空区(15)的充填孔(16)相连,其中一个充填软管(12)和主充填管道(1)相连,其余充填软管(12)备用,将分支管道(8)与其中一个小采空区(15)相连,将逆向分支排水管(11)与其中一个小采空区(15)相连;
S4,开启相应闸阀,通过主充填管道(1)和充填软管(12)给小采空区(15)进行充填作业;
S5,当某个小采空区(15)充填完成后,关闭主充填管道(1)与充填软管(12)之间的闸阀(2),开启分支管道(8)上的闸阀(2),对与分支管道(8)相连的缓冲采空区(9)进行充填,于此同时,切换主充填管道(1)与另一个充填软管(12)相连;
S6,当主充填管道(1)切换至另一个充填软管(12)后,关闭分支管道(8)上的闸阀,开启主充填管道(1)与充填软管(12)之间的闸阀,对下一个小采空区(15)进行充填作业;
S7,重复S5和S6的充填作业, 当充填班次完成后,对整个充填管道冲洗,关闭相应阀门,开启逆向分支排水管(11),使大量的充填洗管水排入中段排水沟(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两个充填孔(16)的孔底分布在采空区的两端,所述充填孔(16)的孔口位置距离不超过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软管(12)通过切换机构(7)相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包括S8,所述S8包括如下步骤:
关闭相应闸阀,开启高压水管(10)上的闸阀(2),冲洗管道,冲洗完毕后,关闭主充填管道(1)与充填软管(12)之间的闸阀(2),开启逆向分支排水管(11)上的闸阀(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高压水管(10)上的闸阀(2),进行局部冲洗,局部冲洗完成后,关闭高压水管(10)上的闸阀(2),再进行切换主充填管道(1)与另一个充填软管(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7)包括主传导机构(71)、转换机构(72)和自动调节机构(73),所述自动调节机构(73)包括密封控制室(731)、气体控制罐体(732)、引导滑管(733)、触发端口(734)、分散端口(735)和传输通道(736),所述气体控制罐体(732)安装在密封控制室(731)的一侧,所述引导滑管(733)安装在密封控制室(731)的另一侧,所述触发端口(734)位于引导滑管(733)的交接处,所述传输通道(736)的一端连接在一个触发端口(734)的内部,所述传输通道(736)的另一端连接在气体控制罐体(732)的内部,所述分散端口(735)安装在传输通道(736)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导机构(71)包括连接主管(711)、压缩堵塞端口(712)、密封填补圈(713)和嵌合卡块(714),所述连接主管(711)的一端连接在密封控制室(731)的内部,所述压缩堵塞端口(712)的一端连接在引导滑管(733)的内部,所述密封填补圈(713)位于压缩堵塞端口(712)与密封控制室(731)的交接处,所述嵌合卡块(714)安装在压缩堵塞端口(712)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井下小采空区群的高效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72)包括转换连通管道(721)、加固管道(722)、加固支撑板(723)和分隔支撑架(724),所述加固支撑板(723)安装在转换连通管道(721)的外壁上,所述加固管道(722)位于转换连通管道(721)与加固支撑板(723)的交接处,所述分隔支撑架(724)安装在加固支撑板(723)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88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