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压裂采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9922.8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盛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姚亮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收率 采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压裂采油方法。该压裂采油方法包括先注入增能流体完成压裂,然后注入增能流体与地层原油混相、提高储层能量并降低原油粘度,生产,完成采油;其中,所述增能流体包括气体和/或含有气体的液体;在完成压裂之后,所述增能流体的注入压力小于储层岩石裂缝延伸压力。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压裂采油方法利用增能流体进行压裂,对地层损伤小、能够向储层输入大量能量,实现采收率的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压裂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压裂开采油田的过程一般是压裂、返排压裂液和采出油藏中的油,所用的压裂液多半是水(水基压裂)。由于水不易回流,因此水力压裂对地层具有破坏作用。也有研究提出无水(油基)压裂的方式提高采油量,但油基压裂对环境保护要求高,成本高,因此很少应用。无论哪种压裂,对强化采油(EOR)潜力没有定量分析;更重要的是,现有方法错误地认为,所注入的流体量(体积)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然而根据实际计算,压裂过程中注入流体的量是远远不足以实现增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压裂采油方法,该压裂采油方法利用增能流体进行压裂,对地层损伤小、能够向储层输入大量能量,实现采收率的明显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压裂采油方法,该方法包括先注入增能流体完成压裂,然后以小于储层岩石裂缝延伸压力的注入压力注入增能流体与地层与原油混相、提高储层能量并降低原油粘度,生产,完成采油;其中,所述增能流体包括气体和/或含有气体的液体。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完成压裂是指裂缝能够达到压裂设计的长度。
上述压裂采油方法是一种增能压裂工艺,也就是利用增能流体进行压裂以实现采收率提高的工艺。其中,所述增能流体是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高能流体,一般为气体和/或含有气体的液体。气体作为高压缩性流体,在注入地层之后能够在回流期间膨胀以提供驱动能量产出储层中的水、油、气等流体;并且,增能流体注入地层后能够与地层原油混相或部分混相,降低原油粘度、进一步提高油藏能量。此外,增能流体更容易回流,相对于水作为压裂液对地层伤害更小。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增能流体可以包括天然气、二氧化碳、氮气、烃类液体、泡沫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所述泡沫中的气体可以包括二氧化碳、氮气和天然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泡沫中的液体可以包括烃基液体和/或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压裂采油方法包括在完成压裂(形成生产所需裂缝)之后继续注入增能流体,该方式能够利用已在现场的压裂设备,经济有效地提高增能流体的注入量、进而使增能流体向地层补充更多能量、并使增能流体与原油混相(包括部分混相和完全混相)降粘、促进原油采出。如果等压裂设备移走,或等开采一段时间,再注入增能流体,会增加更换设备的开支,减少采油时间。上述方法通过增加增能流体的注入量,能够提高压裂施工后原油的采出程度、获得比常规水力压裂更高的采收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完成压裂后所述增能流体的注入量一般是指注入压力小于压裂延伸下注入的最大体积。所述增能流体的注入量通常可以先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增油量和注入量关系,再加入经济分析过程确定。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完成压裂后,用于与地层原油混相、提高储层能量并降低原油粘度而注入的增能流体的注入量一般在0.01PV以上,例如可以是0.01PV-0.06PV。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增能流体的总注入时间可以为200天以上,即,压裂阶段注入增能流体的时间与完成压裂后注入增能流体的时间之和可以为200天以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在完成压裂之前,即形成裂缝的过程中,所述增能流体的注入压力大于储层岩石裂缝延伸压力(压裂延伸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9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
- 下一篇:一种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