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解视疲劳润眼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20332.7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9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夏有章;周道年;李名家;孙金龙;谈畅;祁金城;陈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 | 分类号: | A61K31/704;A61K35/618;A61K9/08;A61K47/10;A61K47/26;A61K47/32;A61K47/38;A61P27/02;A61K31/045;A61K31/185;A61K31/353;A61K31/7032;A61K3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解 疲劳 组合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缓解视疲劳润眼组合物,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所述缓解视疲劳润眼组合物包含甘油葡糖苷、硫酸锌、茶多酚、牛磺酸、甘草酸二钾、薄荷脑、冰片等主要成分。本发明的一种缓解眼疲润眼组合物,可用于润眼喷剂及洗眼液类水剂产品,不仅具有缓解用视疲劳、眼部瘙痒、眼周干燥、眼干涩、改善视力等功效,且保湿效果好,天然、安全无刺激,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解视疲劳的润眼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高频使用,越来越多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一代,眼睛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视疲劳与眼干涩最为常见。视疲劳又称视疲劳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病因使得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等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一组症候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3%学龄儿童、64%~90%电脑使用者及71.3%干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而眼睛干涩主要原因是一些慢性炎症,包括结膜炎、角膜炎等,以及泪液减少,这都是比较常见的;病理性原因包括干眼症及有干燥综合征这种全身性疾病,均可以引起眼睛干涩。长期视疲劳、眼干涩则是导致近视眼的重要诱因。
视疲劳常用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例如改善假性近视、缓解视疲劳的萘敏维滴眼液、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珍珠明目滴眼液、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以及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虽然缓解视疲劳的滴眼液种类较多,但部分患者认为药物隐藏着毒性反应、耐药性、抗药性等副作用,其担心存在长期用药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基于此,开发出能有效清洁眼部、改善眼部环境和视疲劳的洗眼液或眼喷剂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是现有技术公开的诸多洗眼液或眼喷剂存在着成分复杂、缓解视疲劳效果有限、易产生眼部刺激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缓解视疲劳、眼部瘙痒、眼周干燥、眼干涩、改善视力等功效,且保湿效果好,成分简单、安全无刺激,应用前景良好的缓解视疲劳的润眼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视疲劳的润眼组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优选的,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进一步优选的,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缓解视疲劳润眼组合物,其中使用的甘油葡糖苷、硫酸锌、茶多酚、牛磺酸、甘草酸二钾、珍珠提取物、薄荷脑、冰片,可用于缓解用视疲劳、眼部瘙痒、眼周干燥、眼干涩、改善视力等功效,具体的:
本发明特别选用了甘油葡糖苷,所述甘油葡糖苷是一类由甘油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糖苷类化合物,是一种由天然螺旋藻通过藻细胞内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高纯度单一2α分子构型的天然产物。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一方面,视疲劳主要是由于代谢废物氧自由基产生积累增加从而造成肌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下降以及视细胞营养物质损耗过度,所需营养物质供应不及时,造成黄斑及视网膜恢复时间延长所引起,而本发明润眼组合物中的甘油葡糖苷入眼后发挥出较好的抗炎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配合硫酸锌入眼后补充了视细胞营养物质微量矿物质锌元素,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快速缓解视疲劳;另一方面,甘油葡糖苷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保湿剂,与保湿剂透明质酸钠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复配保湿剂的保湿性能得到有效提高,能长时间润滑眼表,改善了视疲劳引起的眼睛干涩、胀痛等症状。具体的控制甘油葡糖苷加入量为0.001%-5%,优选为0.5%-5%,甘油葡糖苷含量过低并不能发挥效果,但其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实验表明甘油葡糖苷含量过高不仅会给眼部带来刺激感,还会影响润眼组合物的保湿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未经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0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共形电路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调节注射压力的智能无针注射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