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物及层叠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20595.8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6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桑原裕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0 | 分类号: | C08F283/00;C08F220/28;C08F2/48;C08K9/06;C08K3/36;C08K9/12;C08K3/26;C08L33/20;B32B27/30;B32B27/20;B32B27/22;B32B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固化 树脂 组合 固化 层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宽范围的压缩率(压缩范围)中可获得低反作用力的固化物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1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300kPa,固化物的5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500kPa,含有中空有机树脂填料作为(A)成分,不含有具有羟基的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物及层叠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多功能便携式电话、数码相机等便携式设备的电源,以小型化、轻量化为目的,大多使用层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35170号中公开了一种层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从长期可靠性的观点出发,在层叠方向上施加一定以上的载荷而使电池彼此固定以使其不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35170号中,作为层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公开了在电池彼此之间夹入缓冲材料等以产生均匀的表面压力的结构。然而,在使用常规缓冲材料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不良情况:如果压缩率过高,则电池组的壳体表面可能会由于缓冲材料中产生的反作用力或电池本身的膨胀而变形。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宽范围的压缩率(压缩范围)中可得到低反作用力的固化物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上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固化物。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固化物贴合被粘物而成的层叠体。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以下详细说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在宽范围的压缩率(压缩范围)下为低反作用力的固化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1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kPa~300kPa,固化物的5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kPa~500kPa,包含中空有机树脂填料作为(A)成分,不包含具有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类单体。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不含有具有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而含有中空有机树脂填料作为(A)成分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在1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kPa~300kPa,在5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kPa~500kP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X~Y”是指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X和Y)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是指“X以上Y以下”。另外,浓度、%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分别表示质量浓度、质量%,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质量比。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操作和物性等的测定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40~55%RH的条件下进行。此外,“A和/或B”是指包括A、B中的每一个以及它们的组合。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简称为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固化物的1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300kPa,固化物的5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500kPa,包含中空有机树脂填料(A)成分作为(A)成分,不包含具有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类单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在宽范围的压缩率下得到低反作用力的固化物。即,在以宽的压缩率压缩使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固化物时,能够减小在该固化物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具体而言,使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固化物在1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300kPa,在50%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为1~50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键有限公司,未经三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05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