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矿山井下回填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22086.9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董桂海;李丽;佟德凯;张曼曼;王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地宝联(北京)国土资源勘查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E21F15/00;C02F101/2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101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矿山 井下 回填 地下水 重金属 污染 技术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矿山井下回填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回填物的处理;S2:将混合回填物采用多层垂直叠加的方式进行铺设,任意两个相邻的填充层之间均铺设一层陶瓷纳米材料;S3:在多个混合回填层的外围设置一定厚度的膨润土阻隔层以防止地下水渗透;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混合回填物层和多个陶瓷纳米材料层、以及在每个混合回填物层中混入陶瓷纳米材料来吸附、钝化、稳定化回填物及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借助膨润土阻隔层彻底避免受污染的地下水向外漫延,从而能有效的去除回填物中所携带的重金属离子溶解到地下水中以彻底避免污染地下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矿山井下回填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有色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或当地下矿层矿床被开采挖空后,需要对采空区进行回填以防止采空区塌陷;回填填充物一般均为开采过程中被破坏的矿石岩体和废矿渣等,这些被回填充填的固体废物颗粒表面,可能存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当地下水位上升并淹没上述回填填充物时,由于地下水的天然溶解淋滤作用,回填填充物表面的重金属元素就会溶解到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目前,针对上述存在的严重问题,尚未出现行之有效的防治处理方法,亟需等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去除回填物中所携带的重金属离子溶解到地下水中以彻底避免污染地下水的防治矿山井下回填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治矿山井下回填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回填物的处理;
S11:将准备用于回填填充的废矿石、矿渣、岩石等回填填充物放入粒径筛分机械中进行分类;
S12:按照回填填充物质粒径及污染程度的不同与陶瓷纳米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静置一定时间以制得混合回填物;混合回填物中的重金属被陶瓷纳米材料钝化并趋于稳定;
S13:进行浸出毒性测试,浸出液中污染物浓度达标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S2:将混合回填物采用多层垂直叠加的方式进行铺设,任意两个相邻的填充层之间均铺设一层陶瓷纳米材料;
S3:在多个混合回填层的外围设置一定厚度的膨润土阻隔层以防止地下水渗透。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陶瓷纳米材料层的厚度为:5~10cm。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膨润土阻隔层的厚度为:10~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混合回填物层和多个陶瓷纳米材料层、以及在每个混合回填物层中混入陶瓷纳米材料来吸附、钝化、稳定化回填物及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借助膨润土阻隔层彻底避免受污染的地下水向外漫延,进而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防治体系,从而能有效的去除回填物中所携带的重金属离子溶解到地下水中以彻底避免污染地下水,进而解决了矿山井下回填时回填物质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地宝联(北京)国土资源勘查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地宝联(北京)国土资源勘查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2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