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断面流量自动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24107.0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廷亭;杨岚斐;韩君;丁胜;张焕文;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002 | 分类号: | G01F1/002;B60L53/14;G01R31/00;B65H75/4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7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断面 流量 自动 测量 系统 测量方法 | ||
1.一种河道断面流量自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流小车、测桥、测流站房、数据中心,测桥横跨安装在河道上,测流小车沿着测桥运行,测流站房建设于测桥的一侧;
所述测流小车包括远程测控终端、小车行走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第一供电装置,远程测控终端、小车行走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第一供电装置置于测流小车外壳内,小车行走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第一供电装置分别与远程测控终端电性连接;所述远程测控终端设置有电压阈值,远程测控终端集成有多种流量模型,远程测控终端内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由采集动力组件和数据采集装置组成;所述小车行走单元包括移动驱动电机、驱动轮、行程编码器;所述采集动力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牵引轮盘、位移编码器,牵引轮上缠绕有绳索,绳索另一端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数据采集装置的下端安装有触底传感器;移动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分别与第一供电装置电性连接;在测流小车上还设置有第二充电部件;
所述测流小车内设置有牵引轮盘固定装置,牵引轮盘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轮罩、导线滑环、轴承座;所述导线滑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轮罩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牵引轮盘的线槽宽度,轮罩上设有开口;底座上设置有容置部,用于容纳牵引轮盘的下部端沿;所述轮罩包覆在牵引轮盘的外周并固定在底座上;牵引轮轴穿过牵引轮盘的轴孔后,其端部分别置于位于牵引轮盘两侧的轴承座上,牵引轮轴由第一轴和第二轴段组成,第一轴段为筒状结构,第二轴段为实心体,在第一轴段上开设有第一线孔,在第二轴段上设置有键槽;牵引轮盘的线槽上设置有第二线孔;牵引轮盘与牵引轮轴配合后,第一线孔与第二线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测流站房内设置有第一充电装置、启闭控制装置、PC终端,第一充电装置包括电压转换器、第一充电部件,第一充电部件为导电体,电压转换器连接有充电接头,电压转换器与第一充电部件电性连接;启闭控制装置包括启闭控制器、启闭电机,启闭控制器与启闭电机电性连接,所述PC终端与测流小车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部件有正极部和负极部,正极部和负极部均由充电接触板和弹性部件组成,充电接触板为导电体,充电接触板与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部件由弹簧及导向杆组成,导向杆为直杆,弹簧套在直杆外;直杆的一端固定在充电接触板上,直杆的另一端端部安装限位销;
所述数据中心包括计算机,所述数据中心与测流小车、启闭控制装置、PC终端通信连接;在计算机上设置有测量控制管理平台,测量控制管理平台包括站点信息显示模块、操作控制模块、管理模块;
所述站点信息显示模块显示数个测流站点的站点编码、名称,以及对应的测流站点基本信息、测流小车工况信息、河道信息;
所述操作控制模块设有测流站点名称所对应的测流配置参数,以及站房门启闭控制、测流控制、紧急制动控制;在管理模块中编辑移动终端的号码,形成了移动终端白名单,使移动终端与测流站房及测流小车之间能够进行身份匹配识别;移动终端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测流站房中卷帘门的启闭以及测流小车的运行;
所述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单元;用户管理单元根据测量区域进行了划分,设定每个区域内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的权限;在操作控制模块中输入测流站房的名称、地址坐标及测流小车设备型号信息;则实现了测量控制管理平台与测流站房、测流小车的绑定控制,实现房门启闭控制、测流控制、紧急制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断面流量自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流小车外壳包括外壳主体、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架主体、受力门框,受力门框的竖直方向上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导向滑轨,以及与其相适配的限位横杆,限位横杆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导向滑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断面流量自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流站房内设置有第二充电装置,第二充电装置包括蓄电池、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充电控制器、逆变器,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充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启闭电机依次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41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灾烟气循环净化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寡肽-34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