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姜高垄栽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24613.X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龙军;龙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军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B79/02;A01B7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6366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姜 栽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姜高垄栽培法;包括翻土、挖沟、生姜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步骤,其中挖沟的具体步骤为在已翻土的土地表面挖设若干组平行设置的姜沟组,每组姜沟组均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姜沟,两条姜沟之间挖设有肥沟;相邻两组姜沟组之间形成有宽巷,宽巷与土地表面平齐,在生姜长有三根苗后,挖掘宽巷的土壤覆盖至姜沟组的上方,形成高垄;通过在土地表面挖设姜沟和肥沟,能将姜种和肥料分开施加,避免出现肥料烧苗现象;同时,通过覆土形成高垄和沟壑,易形成空气流通循环系统,使生姜根部氧气量增加以及便于排出有害气体,有利于生姜生长和提高抗病性;另外还可在发生水涝时,使多余的水沿沟壑流走,生姜在高垄上通风透气,避免生姜烂根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姜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姜高垄栽培法。
背景技术
在生姜种植过程中,需提前挖好姜沟,以确保生姜的正常种植。
现有技术中,生姜常采用单排深沟种植法,在种植生姜时,先将土地翻土至少40cm深,其后在翻土后的土地表面等间距挖设至少为20cm深的姜沟(相邻姜沟之间间隔50cm至60cm),姜沟两侧形成高垄土堆。
这种单排深沟种植方法,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种植前:
①挖沟前需要先将土地翻土至少40cm深,翻土深度深,劳动力成本高;
②挖设姜沟的深度至少20cm,且姜沟数量多,在进行挖设作业时,费事费力,劳动成本高;种植中:
①因姜沟深度至少20cm,而深沟中的深层土壤肥力差、地温低,不利于生姜的前期生长;②因相邻姜沟之间的间距一般需设置50cm至60cm,导致种植生姜的株数少,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低;
③在种植时底肥与姜种同时施入姜沟内,容易产生肥料烧苗现象,另外,在生姜种植过程中需要多次施肥,每次均施在同一沟内,肥料过于集中容易造成生姜肥害;
④在雨天,雨水容易在深沟内汇集,易造成生姜涝害;
⑤单排生姜种植后叶密度小,生姜生长时易被太阳暴晒,不利于生姜的生长;
⑥在进行覆土作业时,姜沟较多,覆土作业工作量大,同时由于姜沟的沟间距较窄,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同时在覆土作业时易对两边的生姜根系造成损伤,增加生姜生病风险;
⑦覆土时,将高垄土堆逐渐覆盖至姜沟内,由于姜沟较深,在姜沟上方难以将垄坐高,使生姜插口浅,商品性差,同时在覆土过程中,姜沟逐渐变浅,姜沟和高垄土堆难以形成高度差,不易形成上下冷热空气流通循环系统;
⑧由于生姜种植在土壤深处,根部溶氧量低,不利于氧气交换和排出根部有害气体,易造成生姜烂根或者引发病害等;
⑨在生姜的出苗期,生姜处在深沟内,此时土地极不平整,对杂草的处理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拔草或除草剂除草,难以用机械化除草,而用除草剂除草时,极易喷洒至生姜苗上,对生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⑩深沟种植难以通过覆盖薄膜来提高地温,进而使生姜生长缓慢,难以使其提前成熟达到提前销售的目的;
采收时:由于生姜生长在土壤深处,采收挖掘极为不便,挖掘劳动强度大,且易损伤生姜,使生姜不易保持完整性,外观欠佳且品质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姜高垄栽培法,通过在土地表面挖设姜沟和肥沟,相当于在土地平面种植,能够将姜种和肥料分开施加,避免出现肥料烧苗现象;同时,能够通过覆土步骤,形成高垄和沟壑,使生姜在高垄上生长,避免传统的单排深沟种植法产生的许多弊端,促进生姜健康成长,同时,易形成空气流通循环系统,以便使处于高垄上的生姜的根部氧气量增加以及排出根部有害气体,有利于生姜生长和提高抗病性;另外还可在发生水涝时,使多余的水沿沟壑流走,避免生姜烂根;通过本发明中的方法能够极大程度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军,未经龙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46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