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抛光砖泥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2389.9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7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龙;田国印;董泊君;王斌斌;孙节;王海艳;郝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8 | 分类号: | C04B38/08;C04B38/02;C04B33/13;C04B33/132;C04B33/1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尹小莲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主要原料 泡沫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以抛光砖泥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各原料:抛光砖泥45%‑60%;高炉矿渣6.5‑12%;空心微珠10%‑20%;钠长石5%‑10%;碳化硅0.2%‑0.5%;煅烧高岭土5%‑10%;滑石4.8%‑7%和氟硅酸钠1‑3%。本发明以抛光砖泥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泡沫陶瓷,废弃物添加量占75%左右,保证了废弃物的大量使用,实现了废弃物大宗化、高值化的利用,本发明采用发泡剂与粉煤灰空心微珠联合发泡,发泡剂SiC与硅酸盐液相发生化学反应,释放CO、CO2气体,并且空心微珠内部具有独立的气腔,使气孔结构更加均匀,三者共同构成了气体的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造及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抛光砖泥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抛光砖泥主要是指抛光砖经研磨抛光工序后,经过沉淀所形成的泥料。其主要成分除了抛光砖废屑,还包括抛光磨头的废屑。据统计,每生产一平方米抛光砖产生泥渣量约达1.95kg,会带来一定的后期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产生的泥料大都采用地下埋放的方法处理,该做法既占用土地,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粉煤灰空心微珠是煤粉与空气的混合物进入炉膛内剧烈燃烧后,煤粉颗粒出现液相硅酸盐熔滴,同时煤粉中有机质燃烧和无机质分解会释放出CO2和N2等气体,在炉内强烈的湍流作用下,部分气体进入硅酸盐熔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硅酸盐熔滴粘度增大,气体被封闭到熔滴内,形成空心结构。因此粉煤灰空心微珠来源广泛,不必额外制备;另一方面是从电厂中提取的粉煤灰空心微珠价格低廉、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建材的理念。
高炉矿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CaO、MgO、Al2O3等,是在冶炼生铁的过程中从高炉中排出的一种的废渣。目前我国每生产1吨生铁的同时大约会有300kg高炉矿渣排出,据统计,高炉矿渣排放量约占工业生产中所有废渣排量的三分之一。由于SiO2、CaO、MgO、Al2O3是形成玻璃的重要组成物质,因此高炉矿渣可作为生产泡沫陶瓷一种优良的生产原料。
进入21世纪以来,对建筑节能的要求更高,研究表明,使用具有良好保温绝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的能耗可降低25-51%。因此新型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得到了大量应用。泡沫陶瓷产品具有无辐射、无毒无害、安全更环保、防水防潮防霉、保温隔热、与建筑物同寿命、轻质高强、具备A1级防火等功能,因此发泡陶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环保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发泡陶瓷烧结温度高,气孔分布不均匀的现状,提供了一种利用抛光砖泥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低温烧结,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制备的产品气孔更加均匀。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以抛光砖泥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各原料:抛光砖泥45%-60%;高炉矿渣6.5-12%;空心微珠10%-20%;钠长石5%-10%;碳化硅0.2%-0.5%;煅烧高岭土5%-10%;滑石4.8%-7%和氟硅酸钠1-3%。
一种以抛光砖泥为主要原料的泡沫陶瓷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S1:按上述质量百分比称取抛光砖泥、高炉矿渣、钠长石、碳化硅、煅烧高岭土、滑石、氟硅酸钠和空心微珠;
S2:放入球磨机内采用湿磨方式进行球磨、混料;
S3:将球磨后的粉料烘干后再次干磨,过筛,放入模具中铺平压实得到生料;
S4:将生料送入高温炉内按特定温度曲线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2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