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红外探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2734.9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王荣国;蔡朝灿;徐忠海;赫晓东;刘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B25H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52623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疲劳 损伤 红外 探测 系统 | ||
1.一种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红外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作台(1)、气瓶滚筒支承装置(2)、气瓶转动驱动装置(3)和红外探测装置(4),工作台(1)防止在水平地面上,气瓶转动驱动装置(3)和红外探测装置(4)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上,红外探测装置(4)整体为L型结构,红外探测装置(4)的横向构件水平设置在气瓶转动驱动装置(3)的正上方,红外探测装置(4)的纵向构件竖直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上,气瓶滚筒支承装置(2)包括支承底座(21)、一对前胶辊组和一对后胶辊组,支承底座(21)水平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上,前胶辊组和后胶辊组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支承底座(21)的上端面上,每对前胶辊组包括两个前支承滚动体(22),两个前支承滚动体(22)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左右并排设置,每对后胶辊组包括两个后支承滚动体(23),两个后支承滚动体(23)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左右并排设置,复合材料气瓶(5)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放置,复合材料气瓶(5)的一端搭接在两个前支承滚动体(22)之间,复合材料气瓶(5)的另一端搭接在两个后支承滚动体(23)之间,其中一个前支承滚动体(22)与气瓶转动驱动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在气瓶转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实现前支承滚动体(22)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红外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探测装置(4)包括L型框架(41)、气缸(42)、红外探测头(43)、探测头安装座(44)和T型滑块(45),L型框架(41)的纵向杆件竖直固定在工作台(1)上,L型框架(41)的横向杆件下端面沿长度方向开设T型滑槽,T型滑块(45)滑动安装在T型滑槽内,T型滑块(45)的下端连接探测头安装座(44),红外探测头(43)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座(44)底部,红外探测头(43)位于待测复合材料气瓶的正上方,测头安装座(54)的侧壁与气缸(4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气缸(42)水平设置在L型框架(41)的横向杆件的下方,气缸(42)的底部与L型框架(41)的纵向杆件固定连接,在气缸(42)的带动下实现红外探测头(43)沿长度方向的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红外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气瓶转动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电机座(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齿轮轴(35)和联轴器(36),驱动电机(31)通过电机座(32)安装在工作台(1)上,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33),齿轮轴(35)通过联轴器(36)与其中一个前支承滚动体(22)连接,从动齿轮(34)安装在齿轮轴(35)上,从动齿轮(34)与主动齿轮(33)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红外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前支承滚动体(22)包括前滚筒(221)、前筒轴(222)、前支撑脚座(223)、前支撑底板(224)、两个前支承轴承和两个前轴承座(225),前支撑脚座(223)安装在支承底座(21)上,前支撑底板(224)水平安装在前支撑脚座(223)的上部,前筒轴(222)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前支撑底板(224)的上方,前筒轴(22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前支承轴与两个前轴承座(225)转动连接,所述前轴承座(225)安装在前支撑底板(224)上,前筒轴(222)上固定安装有前滚筒(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红外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后支承滚动体(23)包括后滚筒(231)、后筒轴(232)、后支撑脚座(233)、后支撑底板(234)、两个后支承轴承和两个后轴承座(235),后支撑脚座(233)安装在支承底座(21)上,后支撑底板(234)水平安装在后支撑脚座(233)上部,后筒轴(232)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后支撑底板(234)的上部,后筒轴(232)沿支承底座(2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后支撑底板(234)的上方,后筒轴(23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后支承轴承与两个后轴承座(235)转动连接,所述后轴承座(235)安装在后支撑底板(234)上,后筒轴(232)上固定安装有后滚筒(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未经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27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