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光缆的高承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3744.4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9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生;王楠楠;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光缆 高承压 结构 | ||
一种固定光缆的高承压结构,包括尾部套筒壳体,尾部套筒壳体内部的空腔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壳体、限位环、固定套和尾夹,金属壳体从尾部套筒壳体一端伸入空腔内并与伸入尾部套筒壳体相连,尾夹从尾部套筒壳体另一端伸入空腔内并与伸入尾部套筒壳体相连并且尾夹远离尾部套筒壳体一端设置有压线板,压线板用于对光缆外护套进行固定;限位环和固定套分别设置在尾部套筒壳体内壁上开设的台阶部内并且限位环一端顶触在金属壳体上、固定套一端顶触在限位环上,从而在金属壳体和尾部套筒壳体的共同作用下对限位环和固定套进行限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缆固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光缆的高承压结构。
背景技术
深海光缆组件中连接器,其壳体内设计的均有空腔,空腔是为使光纤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来保证产品的损耗稳定。但空腔与外部耐高压环境之间有较大的压力差,因此,深海光缆组件在工作状态下会出现光缆被外部压力挤入空腔内,造成光纤断纤,图1所示。该种常规结构无轴向窜动防护,仅靠尾部橡胶件无法满足承力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部应力不会对内腔中的光缆造成应力,能够可靠保证光纤的稳定性的一种固定光缆的高承压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固定光缆的高承压结构,包括尾部套筒壳体2,尾部套筒壳体2内部的空腔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壳体1、限位环3、固定套4和尾夹5,金属壳体1从尾部套筒壳体2一端伸入空腔内并与伸入尾部套筒壳体2相连,尾夹5从尾部套筒壳体另一端伸入空腔内并与伸入尾部套筒壳体2相连并且尾夹5远离尾部套筒壳体2一端设置有压线板6,压线板6用于对光缆外护套12进行固定;限位环3和固定套4分别设置在尾部套筒壳体2内壁上开设的台阶部内并且限位环3一端顶触在金属壳体1上、固定套4一端顶触在限位环3上,从而在金属壳体1和尾部套筒壳体2的共同作用下对限位环3和固定套4进行限位,防止发生轴向窜动。
进一步的,尾部套筒壳体2内壁上自金属壳体1至尾夹5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金属壳体连接面201、第二台阶部202、第三台阶部203、第四台阶204和第五台阶部205,金属壳体1一端设置在第二台阶部202内。
进一步的,金属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01,第一凸起部(10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金属壳体连接面201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金属壳体1与尾部套筒壳体2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配合进行连接和固定。
进一步的,限位环3设置在第三台阶部203内,第三台阶部203包括第三台阶面和第四台阶面2031,限位环3一端顶触在金属壳体1上、另一端顶触在第三台阶部(203)的第四台阶面2031上,从而在金属壳体1和尾部套筒壳体2共同作用下对限位环3进行限位,防止限位环3沿尾部套筒壳体2的轴向发生窜动。
进一步的,固定套4设置在第四台阶204内,第四台阶204包括第五台阶面2041和第六台阶面2042,固定套4一端顶触在限位环3上、另一端顶触在第四台阶204的第六台阶面2042上,从而对固定套4进行限位,防止固定套4沿尾部套筒壳体2的轴向发生窜动。
进一步的,第二台阶部202包括第一台阶面2021和第二台阶面2022,金属壳体1端部顶触在第二台阶面2022上,第一台阶面202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槽2023,安装槽2023用于安装第二密封条9,从而在第二密封条9的作用下对金属壳体1和尾部套筒壳体2之间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限位环3由两个限位半环301组合而成,每个限位半环301远离金属壳体1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半环状的限位半环凸台3011,两个限位半环301组合在一起时两个限位半环凸台3011组成一个完整的限位环凸台302,限位环凸台302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键303,第一限位键303用于与固定套4上的第二限位槽401进行配合从而防止限位环3和固定套4发生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3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