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多支点镗排镗杆水平定位及下沉量检测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36470.4 | 申请日: | 2021-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8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礁;张力;王绍刚;姜涛;唐宁;陈向阳;董斌;王建立;张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5/22 | 分类号: | B23Q15/22;B23Q17/22;B23Q17/2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皓清 |
地址: | 125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多 支点 镗排镗杆 水平 定位 下沉 检测 补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多支点镗排镗杆水平定位及下沉量检测补偿方法,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本方法利用信号仪检测直线度功能来检测镗杆下沉量,通过调节镗排首尾支架,使首尾支架位置的镗杆处于尾轴管横截面中心点。以首尾支架处为基点,利用信号仪检测镗杆上表面各点针对首尾基点的直线度,通过信号数据处理终端生成的直线度曲线,反映镗杆各点的下沉量情况。针对镗杆的下沉量曲线,调节中间支撑的调节螺栓,对镗杆下沉量进行支撑性补偿。并通过多次检测和调整,最终消除多支点镗杆的下沉量,保证镗排进行艉轴管加工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多支点镗排镗杆水平定位及下沉量检测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船舶轴舵系、大型桥梁、水电站、石油化工等大型钢结构镗孔加工中,广泛使用大型镗排进行镗孔施工。在船舶轴系镗孔加工前,需要先将镗排首尾两端固定在待镗孔钢结构非加工端面上,然后对镗排镗杆进行校中处理,确保镗杆中心线与待镗孔钢结构处于同心状态,从而使艉轴管轴孔加工后能够满足同心度公差要求。在船舶轴孔加工时,镗排一般是处于水平平直状态,由于受到重力和机械挠度影响,在镗排镗杆上产生一定的形变下沉量。尤其是在大型船舶上轴系更长,采用传统的镗排首尾两点固定形式,镗杆两固定点间距离长,受重力影响,镗杆挠度变大,下沉量超差(偏高或偏低),无法满足施工精度要求。为了消除超差的镗杆下沉量,多采用在镗杆中部增加固定支点的方式来进行镗杆定位以及下沉量补偿,以满足镗孔施工要求。
随着镗杆长度和中间支撑点的增加,采用传统的内径千分尺对镗杆各点下沉量进行检测就非常繁琐,并且准确度大大降低,已经无法满足多支点镗杆下沉量检测及进行补偿调节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多支点镗排镗杆水平定位及下沉量检测补偿方法,通过激光信号仪来测量镗杆上各点的下沉量,通过调节镗杆首、尾及中部各支撑的位置和高度,对已经检测到的下沉量进行补偿性调节,反复测量和调节最终达到抵消镗杆挠度产省的超差下沉量,保证镗杆的直线度,满足轴系加工精度要求。
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船用多支点镗排镗杆水平定位及下沉量检测补偿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将镗杆穿进艉轴管内,把镗排首部、尾部固定支架与船体固定为一体,中间支撑支架安装在艉轴管内;
S2、用千分尺测量首尾两端镗杆固定支架位置的镗杆与艉轴管的间距,通过调节艉轴管首部、尾部固定支架上的径向位置调节螺栓,将首尾两端镗杆固定支架处的镗杆调整到艉轴管的首尾两端面的中心点上,并以此首尾固定点作为镗杆下沉量检测和定位、调节基点选取的参考点;
S3、将信号发射器固定在镗杆上方的镗排首部或尾部固定支架上,使激光信号从固定端直射到另一端;
S4、将标尺分别架设在镗杆上信号发射器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观测两个位置的信号在标尺上的读数;通过调节信号发射器上的水平调节装置,使两个位置的读数相同,从而使光信号射线与镗排首尾两端面的理论中心线平行;
S5、在接近镗排尾固定点附近选取一点作为采样尾基点,在接近镗排首固定点附近选取一点作为采样首基点,并对镗杆上被支点分割的各区间分别检测下沉量情况;
S6、将带有角度仪的信号采集器调整到零角度状态,分别在镗杆各区间内连续单向水平移动,观测、调节信号采集器的高度,确保信号采集器在各区间内按零角度移动都能接收到信号;
S7、开启信号发射器、信号采集器,将信号采集器分别架设在采样首、尾基点处,在零角度状况下,采集采样首、尾基点的数据作为基线基点数据;
S8、将信号采集器放置在采样首基点和第一个中间支撑支架之间的区间内,使信号采集器保持在零角度,在该区间沿镗杆轴系方向水平单向移动,采集在该区间内的各位置的信号,以便生成该区间内的下沉量曲线情况;并按此方式依次测量其余区间的下沉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6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