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7586.X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8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锋;刘杨华;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隆软件(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8 | 分类号: | G06F8/38;G06F8/36;G06F40/18;G06F40/186 |
代理公司: | 重庆壹手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7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命周期 功能 可控 前端 框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包括前端框架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架总系统包括有验证输入框、画面布局接口、画面迁移接口、组件库、异步通信接口、共通函数库和响应式显示,所述验证输入框用于对控件自动进行指定种类的输入值验证,并且把指定的出错信息显示到指定的位置,所述画面布局接口用于通过引入头部,导航,底部等模板页面资源来实现画面各部分的通用布局,所述画面迁移接口用于通过设置表单动作属性与后台动作名一致即可实现相应的画面迁移处理,所述异步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指定的属性设置来触发绑定的前端处理函数来给后台传递参数,并在接收到后台信息后调用开放的定制接口来渲染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库包括有下拉框组件和表格组件,所述下拉框组件用于通过设置内容属性值来显示下拉选项,并且可以通过绑定的更新事件从后台异步获取数据更新下拉选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格组件用于通过设置内容属性值来显示表格内容,并且可以通过绑定的更新事件从后台异步获取数据更新表格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式显示包括有版式响应和高度响应,所述版式响应用于通过设置弹性盒子的标志可以控制是否根据屏幕尺寸自动调整其下所有层级子元素的排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响应用于通过设置自动响应高度变化的元素名称,即可以使相应元素的高度自动适配屏幕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通函数库通过对已开放的回调函数进行重写可以使开发人员在流程的关键阶段插入自己编写的代码逻辑,从而执行一些处理。
7.一种前端框架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前端框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自定义组件对HTML基础标签的功能扩充;
步骤二:分层响应式显示;
步骤三:继承重载式画面布局;
步骤四:属性驱动Dom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端框架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自定义组件对HTML基础标签的功能扩充主要为首先将自定义标签和相应的组件函数以字典形式进行绑定,其次在画面加载完成后搜索所有自定义标签的Dom对象传递给组件函数,然后组件函数通过Dom对象的outerHTML属性将自定义标签修改为适当的HTML基础标签,并且向Dom对象添加定制的功能函数,以实现自定义组件对HTML基础标签的功能扩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端框架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分层响应式显示主要以设置过“data-flexbox”属性的Dom对象为根节点,通过递归的方法从最下一层的子节点开始逐层向上,通过对控件的间隙、缩进、字体大小的计算来判断是否折行,从而进行一行内控件个数和画面宽度的适配,并且会自动跳过设置了“data-noneflex”属性的子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端框架生命周期、功能可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继承重载式画面布局主要以布局模板中“base”属性的内容为继承源,通过递归的方法从最上一层的根模板开始逐层向下读取模板信息,如果下层模板重定义了上层模板的某个属性的话,则用下层模板的信息覆盖上层模板的信息,如果下层模板定义了上层模板未定义的某个属性的话,则作为添加信息读入;
所述步骤四中的属性驱动Dom对象主要为框架预设了对应于单击、内容变化、尺寸变化、加载完成等常用画面事件的自定义属性,框架在监听到这些事件的时候会自动搜索设置了相应自定义属性的Dom对象,并根据自定义属性的设定内容自动对Dom对象执行相应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隆软件(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海隆软件(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75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
- 下一篇:一种物流货运调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