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矿井开采用通风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7974.8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炎;于晓菲;葛新波;陈鑫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8;E21F3/00;B01D50/0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南通和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08 | 代理人: | 檀林清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矿井 开采 通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矿井开采用通风换热装置,属于矿山机械领域,通过在引风管与出风管之间增设过滤套筒以及水冷箱,通过入风管、引风管抽入的外界空气首先通过过滤套筒内的多个过滤颗粒进行过滤除尘,过滤后的空气导入水冷箱内的水冷腔内与冷却液接触,实现水冷降温以及二次除尘,且在水冷腔内设置呈弯曲蛇形结构的导流片,空气沿导流片的蛇形结构流经多个导流口,有利于延长空气在冷却腔内的流经行程,从而使得空气与冷却液充分接触,降温除尘后的空气分流至多个出风管内,通过结露导流件以及第一吸潮条、第二吸潮条充分除湿,从而有利于实现矿井内部的通风换换热,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矿井开采用通风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系统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基础之一,通风系统可实现矿井内空气的不断更换,为采矿工人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
现有的矿井通风系统,通常只是在进风井一侧或出风井一侧安装排风装置,以实现金属矿山井内的气体更换,然而,此种通风方式难以有效确保通风效果,而矿井外的空气由于开采环境的特殊性,一般温度也不低,且仅利用简单的换气方式,难以有效解决矿井内部的闷热,同时,巷道中各种机电设备在工作时散发的热量也加入风流中,这无疑增加了矿井内部的闷热程度,在高温闷热环境下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下矿井开采用通风换热装置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矿井开采用通风换热装置,通过在引风管与出风管之间增设过滤套筒以及水冷箱,通过入风管、引风管抽入的外界空气首先通过过滤套筒内的多个过滤颗粒进行过滤除尘,且在水冷腔内设置呈弯曲蛇形结构的导流片,空气沿导流片的蛇形结构流经多个导流口,有利于延长空气在冷却腔内的流经行程,从而使得空气与冷却液充分接触,降温除尘后的空气分流至多个出风管内,通过结露导流件以及第一吸潮条、第二吸潮条充分除湿,从而有利于实现矿井内部的通风换换热,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矿井开采用通风换热装置,包括水冷箱和引风机,引风机的进出口分别连接有入风管、引风管,引风管另一端连接有过滤套筒,过滤套筒包括内外套设的中空锥和外筒体,中空锥的尖端部朝上设置,中空锥的底端贯穿外筒体并通过连接管与水冷箱内部相连,中空锥位于外筒体内底部处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孔,外筒体内部填充有位于中空锥外侧的过滤颗粒,水冷箱内部开设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水冷腔;
水冷腔内设有呈蛇形弯曲设置的导流片,导流片的上下端均与水冷腔的内壁相固定密封衔接,导流片的端壁上分别设有上下交错设置的导流口,水冷腔内填充有位于上方的导流口下侧的冷却液,水冷箱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多个出风管,多个出风管的内端与水冷腔相连通,出风管远离水冷箱的一端设有多个喷嘴,出风管内部还填充有相互对接设置的第二吸潮条和第一吸潮条,第一吸潮条的底端开设有中空腔,中空腔处设有延伸至水冷环流腔内部的结露导流件。
进一步的,外筒体的顶端壁上设有进料嘴,外筒体的底端设有固定套设于中空锥外端壁上的承托密封盘,承托密封盘的底端外壁上设有与外筒体内部相连通的落料环口,落料环口处贴合有一条磁性密封条,磁性密封条以及落料环口均采用磁吸设置的磁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过滤颗粒为采用纤维过滤材料制成的颗粒状结构,导流孔的孔径远小于过滤颗粒,落料环口宽度远大于过滤颗粒。
进一步的,导流片将水冷腔内分隔呈多个水冷环流腔,连接管的下端与位于边缘处的水冷环流腔相连通设置,多个出风管的内端与另一侧的水冷环流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水冷腔的内底部设有多组纤维浮片,多组纤维浮片交错分布于多个水冷环流腔内,多组纤维浮片浮动于冷却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7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