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纳米农药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38965.0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2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雪;王阁辉;陈龙;胡佳敏;季英超;周成刚;贾春艳;赵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25/08 | 分类号: | A01N25/08;A01N25/10;A01N47/06;A01P7/04;A01P5/00;A01G13/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治 松材线虫 媒介 昆虫 天牛 纳米 农药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以及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新型智能纳米农药,所述智能纳米农药是以Au‑DTTC@HKUST为载体负载农药螺虫乙酯得到的;Au‑DTTC@HKUST作为载体是以DTTC标记胶体金纳米颗粒制备Au‑DTTC NPs,再加入制备金属‑有机骨架的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的。Au‑DTTC@HKUST粒径均匀稳定,分散性好;而且Au‑DTTC@HKUST内部为多孔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载药量高,并且具有很好的分解和控释效果。本发明可以穿透植物的细胞壁屏障,将药物运输到树皮内,用于防治松材线虫。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一步法和一锅法,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智能纳米农药的制备。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松树枯萎病的病原。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树木,其水分运输、光合作用、呼吸和蒸腾作用均会受到抑制,树皮变得干枯,针叶开始褪绿,变成褐色,逐渐萎蔫至死亡,给我国的林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松墨天牛作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虫不仅能在取食过程中传播松材线虫,其幼虫也会蛀食衰弱松树的皮层和边材,造成不规则的扁平坑道,后蛀人木质部,导致松树逐渐枯死。目前,针对松墨天牛幼虫没有很好的防治措施,而成虫啃食叶片,较先进的治理办法是通过无人机喷洒微胶囊混剂,有较好的触杀效果,然而不稳定的微胶囊形态以及突释现象明显等问题为成虫的防治带来阻碍。松材线虫现有的防治方法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农药注射到树干里,由于大多农药为疏水性的,很难在树干内运输,无法实现对松材线虫的胃毒或触杀。因此,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共同防治松材线虫。
纳米农药是指利用纳米材料与制备技术,将原药、载体与辅剂进行高效配伍创制的农药制剂产品。利用纳米技术将农药粒子从传统的5μm降至200nm,农药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相比较于传统的农药剂型,纳米农药具有更小的尺寸、更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具有更好的分散性、更强的吸附力和更好的利用率。此外,纳米农药的载体通过对农药分子的包封,可提高农药分子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但由于纳米颗粒间的摩擦力(摩擦力源于静电力、范德华力和表面吸附力)非常显著,纳米颗粒包含大量的孔隙,其比表面积大,从而使得药剂可以稳定负载在纳米材料中。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是一种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的新型杀虫剂,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属于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高效光谱、持效期长,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可以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来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杀虫彻底,且低毒无残留,对益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环境无污染,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虽其持效期长,但存在速效性较慢的缺点。由于上述缺点,限制了螺虫乙酯的应用;并且目前尚未发现螺虫乙酯应用在防治松材线虫病和防治松墨天牛中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智能纳米农药的制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农药制剂药效低、可控性差、无法杀死树干内害虫、害虫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螺虫乙酯在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媒介昆虫松墨天牛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纳米农药载体,所述智能纳米农药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备:
(1)将3.3'二乙基硫醛三碳菁化碘分散于超纯水中得到DTTC溶液,将DTTC溶液滴加至Au NPs溶液中,得到DTTC标记的Au NPs;再滴加甲氧基聚乙二醇硫醇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完后离心、洗涤,得到Au-DTTC NPs水溶液,然后用甲醇置换水相、离心得到Au-DTTC N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8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