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单快拍相干超分辨DOA估计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1040.1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5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项厚宏;齐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3/14 | 分类号: | G01S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常虹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任务 学习 单快拍 相干 分辨 doa 估计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单快拍相干超分辨DOA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适合相干源的多任务特征分离模型,对天线阵列接收数据中的相干源进行有效分离,然后采用实时性较强的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即可实现超分辨DOA估计。该DOA估计方法实时性高,且对信噪比和阵列误差等参数具有较高的泛化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单快拍相干超分辨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背景技术
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是宇航、通信和雷达等领域的经典问题。对于相干源的DOA估计,经典的超分辨算法包括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ltiple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最大似然算法(Maximum Likelihood,ML)。ML算法已知噪声的统计分布特征,算法性能较优。对于单源信号,通常可以直接采用ML算法进行角度估计,但如果涉及到多源估计问题,ML算法涉及到多个维度的投影矩阵计算问题,计算量较大,实时性较差,通常可以采用多维交替迭代的优化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但交替迭代过程不能总是优化到全局最优解,性能会略有损失;若采用MUSIC算法,则必须先进行解相干处理,恢复协方差矩阵的秩,经典的秩恢复手段是采用子阵平滑的方法实现,即空间平滑MUSIC算法(Spatial Smoothing MUSIC,SSMUSIC)。显而易见,平滑处理造成了阵列孔径损失,测角性能下降,此外,MUSIC算法涉及到特征值分解运算,计算量较大。对于这几种超分辨算法,在理想远场平面波模型条件下,若快拍数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较高时,能取得良好的估计性能;但是,当实际接收信号模型不满足远场平面波模型匹配度较高,快拍数较少时,则超分辨算法性能大大降低。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技术在语音、图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算法性能较传统算法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受样本量的影响,深度学习技术与雷达的研究相对较少,也有少量科研工作者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DOA估计算法。2019年1月,Xiang等人在IET Radar SonarNavigation期刊上发表了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DOA估计方法,通过挖掘接收数据的空域数据特征,并对目标仰角进行表征,进而反演DOA信息。该方法在复杂多径条件下性能比已有的SSMUSIC方法精度更高,且计算量比SSMUSIC方法更小。2019年4月,针对宽带雷达的多源DOA估计问题,Wang等人在IEEE Signal ProcessingLetters期刊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DOA估计方法,通过利用支持向量机学习接收数据的实部和虚部数据与DOA信息的复杂映射关系,进而实现DOA估计,方法性能与子空间类的MUSIC相比性能更高。此外,国防科技大学LiuZhangmeng通过构建多个自编码器网络,分别滤出阵列接收信号中蕴含的多点源的角度信息,算法对阵列误差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已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算法性能虽高,但仅利用到目标的空域特征,即空域稀疏性,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阵列接收数据与目标仰角的映射关系,对阵列接收数据要求要有较高的快拍数。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MTL)的单快拍相干超分辨DOA估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计算量小,实时性高,仅需要单快拍数据即可实现超分辨DOA估计。
技术方案: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单快拍相干超分辨DOA估计方法,包括:
S1、分别获取每个远场信号源单独入射到阵列的接收数据实虚部特征,第k个信号源单独入射到阵列,第m个阵元的接收数据实虚部特征为其中M为均匀线阵中阵元的数量,K为远场信号源的数量,信号源之间相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圈加热器线缆用多导线剥皮回收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环氧板高温冲压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