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率跟踪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3573.3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2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付鹏亮;黄猛;姜颖异;杨勇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H02J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跟踪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频率跟踪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移相角度;判断当前移相角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当前移相角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在频率跟踪达到同频后,控制逆变电路中第一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与逆变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同相位,且控制逆变电路中第二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在所述电流信号的相位的基础上向前移动当前移相角度。本发明在移相角度较大时,采用单向频率跟踪方式,即一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保持跟踪电流信号,对另一个桥臂的驱动信号向前移相,使系统处于感性状态,实现软关断,开关损耗较小;且仅移动一个桥臂的驱动信号,容错率高,频率跟踪和输出功率均较为稳定,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与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频率跟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频率跟踪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
背景技术
感应电源属于电磁感应方式传递能量,通过传递磁场能量到工件使其在工件中产生涡流进而加热工件,在电源工作过程中,为了使电源达到最大的效率,要让感应线圈和补偿的谐振电容始终处于谐振的状态,所以引入了频率跟踪的方式达到这一效果,并且能自动的跟踪负载的频率。
传统的频率跟踪方式比较单一,在移相角度较大时,稳定后会出现静差,在强电下,静差会被放大,出现功率波动甚至失调的情况,容易在某些工作频率段报故障,输出功率精度不足,会出现输出电流波动在10%范围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整个调频调功过程中会出现跟踪不稳定的状况或是功率波动较大的状况,可靠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率跟踪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频率跟踪不稳定和功率波动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跟踪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移相角度;
判断所述当前移相角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当前移相角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在频率跟踪达到同频后,控制逆变电路中第一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与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同相位,且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第二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在所述电流信号的相位的基础上向前移动所述当前移相角度。
可选的,在判断所述当前移相角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移相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在频率跟踪达到同频后,控制所述第一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在所述电流信号的相位的基础上移动所述当前移相角度,且控制所述第二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在所述电流信号的相位的基础上移动所述当前移相角度,所述第一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的移相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第一指定桥臂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桥臂中的上桥臂,所述第二指定桥臂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桥臂中的下桥臂;或者,所述第一指定桥臂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桥臂中的下桥臂,所述第二指定桥臂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桥臂中的上桥臂。
可选的,所述预设阈值为18°至22°中的任一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阈值为20°。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若未达到同频,则利用锁相环,根据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和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继续进行频率跟踪,以使所述电压信号和所述电流信号保持预设相位差且达到同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频率跟踪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移相角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移相角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移相角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在频率跟踪达到同频后,控制逆变电路中第一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与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同相位,且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第二指定桥臂的驱动信号在所述电流信号的相位的基础上向前移动所述当前移相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
- 下一篇:软件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