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沟槽开挖的装配式支撑组件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3683.X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戴德军;王涛;程喜;杨新民;莫蜀湘;陈兴林;王晶城;吕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10 | 分类号: | E02F5/10;E02D17/08;E02D5/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钟意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沟槽 开挖 装配式 支撑 组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沟槽开挖的装配式支撑组件及施工方法,该装配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U型板桩组与第二U型板桩组,U型板桩组均有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板桩,两组U型板桩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围护钢板与连接杆,支撑架通过固定支撑挂钩与U型板桩连接,从而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装配式支撑组件进行沟槽开挖的施工方法,先根据管道的设计制作支撑架与固定支撑挂钩,再开挖一定深度,按设定的循环段放置支撑架与固定支撑挂钩,然后根据支撑架的边缘逐根打入U型板桩,再调节固定支撑挂钩使得支撑结构稳定,后续便可进行沟槽开挖,该循环段施工完成后,便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循环段施工直至沟槽施工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沟槽开挖的装配式支撑组件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管线施工,需要开挖沟槽埋设管道,较浅的管道施工一般采用开槽直埋法施工,当管道的深度较深时,一般超过2米深时需采用支护支撑土体,防止沟槽坍塌。
现有的支护结构一般包括钢板桩与内支撑,通过钢板桩以及钢板桩之间的围檩、支撑钢管等内支撑形成支撑结构,这种结构的缺陷是是一般需要对钢板桩进行焊接,影响钢板桩受力性能,拆除时也较麻烦。采用上述支护结构进行沟槽开挖施工时,先按设计宽度插入相应长度的钢板桩,然后在钢板桩的基础上在原地面内部安装围檩、支撑钢管等内支撑。采用此方法的缺陷是钢板桩线形难以控制,内支撑结构需现场安装精度低且后期变形大,且现场用工多,机械设备投入大,占用时间长,安全风险较高,施工周期较长,无法满足高效快捷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支撑组件,能够解决沟槽开挖时,现有支护结构安装麻烦等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沟槽开挖的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沟槽开挖的施工方法安全风险较高、施工周期较长、安装精度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U型板桩组和第二U型板桩组,第一U型板桩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板桩,第二U型板桩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板桩,第一U型板桩组的多个U型板桩的主面与第二U型板桩组的多个U型板桩的主面平行,其中:装配式支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围护板、第二围护板、连接杆,第一围护板抵接在第一U型板桩组的内侧壁,第二围护板抵接在第二U型板桩组的内侧壁,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围护板与第二围护板;支撑架上搭接有至少四个固定支撑挂钩,第一围护板或者第二围护板设置在固定支撑挂钩的第一端,固定支撑挂钩的第二端钩合在U型板桩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的支撑架由围护板与连接杆连接形成,围护板抵接在U型板桩内侧,并设置在固定支撑挂钩的一端,固定支撑挂钩的另一端钩合在U型板桩上,由于本发明通过固定支撑挂钩连接U型板桩与支撑架,无需对U型板桩进行焊接,在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的同时,具有安装简单的特点。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支撑挂钩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第一围护板或者第二围护板位于容纳槽内。
由此可见,容纳槽的设置有利于稳定第一维护板与第二维护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加强件。
由此可见,加强件的设置可以增大固定支撑挂钩的强度,防止固定支撑挂钩断裂。
进一步的方案是,加强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容纳槽的侧壁与底壁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支撑挂钩的第二端搭接在U型板桩的上端。
由此可见,固定支撑挂钩的第二端搭接在U型板桩的上端,使得本发明的装配式支撑组件更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U型板桩组和/或第二U型板桩组的U型板桩为拉森Ⅳ型钢板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