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3721.1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远;曹晓江;阚凤玲;马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孙铭侦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土壤改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障碍性土壤改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餐厨废弃物40‑80份,BGB高温复合菌0.8‑1.5份,辅料50‑65份,碱性调节剂3‑6份,中微量元素1‑10份,钙镁磷肥10‑30份,牡蛎壳粉10‑30份,蛭石粉10‑25份,聚丙烯酰胺0.1‑0.5份,复合菌剂0.1‑1.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餐厨废弃物与中微量元素、碱性调节剂混合后进行发酵,再与其他原料进行复配,即得酸性土壤改良剂。本申请制备的酸性土壤改良,能够提高酸性土壤pH值与团聚体的数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微生态和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障碍性土壤改良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利用土壤pH值来评价土壤酸化程度,当土壤pH值小于6.5时,便被认为是酸性土壤。酸性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高温多雨的红壤地区,以及常年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次生酸化的果园及设施农业地区,遍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达218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7%。
相关研究表明,当土壤pH≤5.5时,会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破坏土壤结构并严重,影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造成作物生长缓慢,病害多,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当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降低时,造成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锐减,阻碍团聚体的形成,破坏土壤的结构,加重土壤的酸化,引起土壤板结,严重降低土壤肥力、甚至出现铝毒毒害等问题。
目前针对酸化土壤的土壤调理剂主要以熟石灰、硅钙钾镁肥、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弱碱性肥料为主。此类产品仅从土壤pH值角度出发,为了提高pH值,会过量投入此类产品,虽然短时间内土壤pH值会有所提高。但土壤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一般的,6-8个月后pH值会恢复到原有酸性水平。当过量投入上述产品时,还会降低团聚体的形成能力,加重酸化程度,未根本解决土壤酸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地改善酸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微生态失衡及低pH值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餐厨废弃物40-80份,BGB高温复合菌0.8-1.5份,辅料50-65份,碱性调节剂3-6份,中微量元素1-10份,钙镁磷肥10-30份,牡蛎壳粉10-30份,蛭石粉10-25份,聚丙烯酰胺0.1-0.5份,复合菌剂0.1-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餐厨废弃物是指来源于饭店、餐厅、食堂等的下脚料及剩菜剩饭。餐厨废弃物包括粮食(米和面粉类)、水果蔬菜、动植物油脂、肉类、水产品、蛋类、肉骨、鱼刺等加工后食品或及其残余。餐厨废弃物的来源较为广泛,易于获取。将餐厨废弃物除杂、除油、除盐三相分离后,与辅料进行混合,其中餐厨废弃物与辅料的优选重量比为1:1。然后再添加pH调节剂、中微量元素,接种BGB高温复合菌进行发酵,得到餐厨废弃物发酵产物。
餐厨废弃物发酵产物中含有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腐植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等。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可提高酸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尤其是易氧化有机质可直接作为农作物、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供给。腐植酸、蛋白质及氨基酸具有生物刺激素的功效,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数量、活化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将餐厨废弃物发酵产物与钙镁磷肥、牡蛎壳粉、蛭石粉、聚丙烯酰胺与复合菌剂按比例混合后,得到酸性土壤改良剂。本申请中的酸性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并且长时间的保持恒定水平。酸性土壤改良剂能够增加团聚体的形成数量、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酸化的问题。在制备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同时,实现了对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复合菌剂为地衣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菌中的至少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焦固定化碳酸酐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室内高压电气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