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营养液误输的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及营养液区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3791.7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8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陈启仪;张少一;叶晨;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营养液 输液 及其 使用方法 区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防止营养液误输的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及营养液区分方法,该装置包括输液管总成、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输液管总成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用于连接供液部件与输注受体,第二管路的一端用于与供液部件相连,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积蓄待测营养液的蓄液部,检测装置与蓄液部相连,用于检测蓄液部内的待测营养液的特征数据,并根据待测营养液的特征数据判断待测营养液种类与所需注射的营养液种类是否吻合,报警装置与检测装置电性连接,在待测营养液种类与所需注射的营养液种类不吻合时根据检测装置的信号进行报警。本发明能大大降低肠内营养液被从静脉误输注的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营养液误输的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及营养液区分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患者无法经口进食的情况,此时就需对患者进行24小时静脉大剂量营养输液,同时经鼻饲给予肠内营养液输注治疗;然而,静脉营养液与肠内营养液同时输注时,尽管多采用静脉营养液与鼻饲肠内营养液分设在单独的吊瓶中,护理人员依次插管的操作方法,还是会存在护理人员操作错误,将此二者混淆输注的风险,当肠内营养液由于接管错误从静脉误注输入人体后,将会导致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危及生命。
虽然肠内营养液供应的接管错误在历史上的实际发生频率未知,但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患者安全案例研究》一书中曾提及,仅2011年,Simmons、Symes、Guenter和Graves等人就于一篇文献综述中表明,各种医学期刊至少披露有116例此类肠内营养液供应接管错误的医疗事件,证明该类医疗事故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存在较高的发生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营养液误输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营养液误输的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及营养液区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营养液误输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总成、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输液管总成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用于连接供液部件与输注受体,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用于与供液部件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积蓄待测营养液的蓄液部,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蓄液部相连,用于检测所述蓄液部内的待测营养液的特征数据,并根据待测营养液的特征数据判断待测营养液种类与所需注射的营养液种类是否吻合,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电性连接,在所述待测营养液种类与所需注射的营养液种类不吻合时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信号进行报警。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用于插入供液部件内,或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与一输液总管相连,所述输液总管插入供液部件内,或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储液囊,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蓄液部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囊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蓄液部内具有腔体,且其上设有活动塞和塞口,所述塞口连通所述腔体与外界,所述活动塞能够与所述塞口配合,通过拔出或插入所述活动塞,能够控制所述蓄液部的腔体与外界的连通状态。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电导率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电导率检测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待测营养液的特征数据,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报警装置电性连接,用于通过待测营养液的特征数据与预存的营养液特征数据的对比判断待测营养液种类与所需注射的营养液种类是否吻合。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在待测营养液种类与所需注射的营养液种类吻合时向所述报警装置发送示警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根据所述示警信号发出报警音或
所述报警装置根据所述示警信号发出报警音,并同时通过语音播报待测营养液的种类或以声音提示需更换合适的营养液,或通过视觉提示显示营养液的种类。
可选地,所述特征数据包括浓度或PH值或电导率至少之一,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伸入所述蓄液部中,所述预存的营养液特征数据为预先测得的对应营养液的特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