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复合陶坛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7943.0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9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军;蒋茂林;安明哲;谢正敏;田建平;马小燕;陈满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89 | 分类号: | C04B41/89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杨木梅 |
地址: | 64400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陶坛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石墨烯和金属离子无机盐加水搅拌混合,得复合溶液;(2)在未施内釉的陶坛内表面涂刷步骤(1)所得复合溶液,干燥后涂刷黏土水溶液,反复交替涂刷;(3)在步骤(2)涂刷后的陶坛内壁喷涂釉水,在保护气氛中烧结,得石墨烯复合陶坛。本发明还包括上述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复合陶坛。本发明所得石墨烯复合陶坛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吸附性能及催化活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陶坛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性能及陈化效果较差等问题,可应用于白酒陈化、食品发酵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坛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陶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坛是用粘土经人工或机器成型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陶坛系由粘土高温烧制而成,无毒、具有一定的孔隙、粘土中的氧化物具有催化作用,作为食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容器而被广泛应用,如白酒的陈化,豆瓣、醋、酱油的发酵等。但现有的陶坛基于传统工艺,所制陶坛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性能及陈化效果较差。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其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能、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好及抗菌性能,作为极佳的吸附材料及催化剂载体受到密切关注和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复合陶坛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石墨烯复合陶坛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吸附性能及催化活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陶坛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性能及陈化效果较差等问题,可应用于白酒陈化、食品发酵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石墨烯复合陶坛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烯和金属离子无机盐加水搅拌混合,得复合溶液;
(2)在未施内釉的陶坛内表面涂刷步骤(1)所得复合溶液,干燥后涂刷黏土水溶液,反复交替涂刷;
(3)在步骤(2)涂刷后的陶坛内壁喷涂釉水,在保护气氛中烧结,得石墨烯复合陶坛。
进一步,步骤(1)中,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电剥离石墨烯、物理法制石墨烯、氧化还原石墨烯和氟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步骤(1)中,金属离子无机盐为氯化铁、氯化铜、氯化锌、硝酸铜、硝酸铁和硝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步骤(1)中,石墨烯浓度为5-40g/L,金属离子无机盐浓度为2-20g/L。
进一步,步骤(1)中,石墨烯和金属离子无机盐的质量比为1-100:1。
进一步,步骤(2)中,反复交替涂刷至厚度为0.01-100mm。
进一步,步骤(2)中,反复交替涂刷5-100层,喷涂釉水层厚度为0.1-20mm。
进一步,步骤(3)中,保护气氛为氩气和/或氮气。
进一步,步骤(3)中,烧结温度为800-1400℃。
上述的石墨烯复合陶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复合陶坛。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在未施内釉的陶坛内表面交替涂刷石墨烯/金属离子无机盐复合溶液和黏土,涂刷后的最外层喷涂釉水,在保护气氛中烧结,所得石墨烯复合陶坛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吸附性能及催化活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陶坛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性能及陈化效果较差等问题,可应用于白酒陈化、食品发酵等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7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