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360度全景影像系统的内窥镜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0876.8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2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涛;张磊;崔雄华;崔锦文;杨哲一;王弘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H04N7/18;B08B3/02;B08B1/00;G01N21/95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360 全景 影像 系统 内窥镜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有度全景影像系统的内窥镜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支座、转动块、镜头座、摄像头和光源,所述主体通过升降机构与支座连接,所述支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带有360度全景影像系统的内窥镜检测装置,通过主体、支座、转动块、镜头座、摄像头、光源、限制杆、移动板、海绵辊、单面齿板、限位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固定轴、传动齿轮、抵块、储水罐、前盖、微型气泵、喷管、进气管和出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控制镜头在管道内移动,使镜头可以全景摄像和便于对镜头进行清理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内窥镜检测装置的镜头在管道内难以自由移动、镜头角度不易控制和镜头易受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360度全景影像系统的内窥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电厂检修期间,对集箱和炉内小管等内部进行观察时,通常采用内窥镜为主要观察手段,目前内窥镜主要采用可绕式小直径软管内视镜,但在用可绕式小直径软管内窥镜对火电厂集箱和炉内小管等内部结构进行观察时,当软管进入管道内部一段距离后,因为管道存在变向拐角的原因,导致软管很难继续深入,从而使得软管移动受阻,而且现有的软管内窥镜的镜头方向不易控制,难以全面的观察管道内部情况,特别当管道内部存在污水杂事等障碍物时,内窥镜的镜头很容易被污渍覆盖,导致摄像画面不清晰,所以需要研制一种可全景摄像的内窥镜检测装置,以满足相应的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360度全景影像系统的内窥镜检测装置,具备便于控制镜头在管道内移动,使镜头可以全景摄像和便于对镜头进行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内窥镜检测装置的镜头在管道内难以自由移动、镜头角度不易控制和镜头易受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360度全景影像系统的内窥镜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支座、转动块、镜头座、摄像头和光源,所述主体通过升降机构与支座连接,所述支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轴的前端与转动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镜头座通过转轴与转动块连接,所述摄像头和光源均位于镜头座的侧面,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通过连轴连接有海绵辊,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单面齿板,所述单面齿板与镜头座的内部连接,所述镜头座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通过固定轴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支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内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内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与单面齿板的右侧啮合,所述镜头座的前侧设置有抵块,所述第二凹槽后侧的内壁开设有罐槽,所述罐槽的内部设置有储水罐,所述第二凹槽后侧内壁设置有微型气泵,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喷管,所述储水罐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前盖,所述前盖的内部设置有出水管和进气管,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第一导管与进气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导管与喷管的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头座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单面齿板位于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单面齿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移动槽前后两侧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位于限位槽的内部,限位板和限位槽一同起到了限制单面齿板移动方向的作用,使单面齿板在升降时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单面齿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部与单面齿板的顶端齐平,挡块可以避免单面齿板在下移后完全与镜头座脱离,起到了限制单面齿板移动距离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镜头座的前侧设置有前块,所述前块通过调节旋钮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通过安装板连接有拉钩,所述拉钩连接有钢丝。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靠近调节旋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前块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位于定位孔的内部,定位杆与定位孔一同起到了限制调节螺栓移动方向的作用,使移动螺栓只能沿着调节螺栓的轴向移动,从而通过拉钩使钢丝绷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8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