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沸腾床重质烃油脱硫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3880.X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寿;徐莉;刘玉良;毛安国;刘凌涛;龚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25/06 | 分类号: | C10G25/06;C10G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沸腾床 重质烃油 脱硫 方法 装置 | ||
一种沸腾床重质烃油脱硫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含硫重质烃油原料与氢气由底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中,与脱硫吸附剂接触在吸附脱硫条件下进行脱硫反应,反应后液相物流与脱硫吸附剂分离后由反应器上部引出;反应后气相物流由反应器顶部引出进入高压分离罐进一步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作为循环氢,分离出的液相产物与从反应器上部引出的液相物流混合作为脱硫后烃油;脱硫吸附剂引出沸腾床反应器,经再生恢复活性后循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处理含硫重质烃油时,可在较低的反应氢耗下实现深度脱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沸腾床重质烃油脱硫方法,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沸腾床中通过吸附脱硫方法脱除含硫重质烃油中硫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船用燃料油消耗量在逐年增加,其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污染物增加量很大,已成为港口和海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据国际海事组织(IMO)预测,到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油的消费量预计达到3亿吨。因此,从保护环境角度,为了减少船舶硫氧化物的排放,国际海事组织《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用油的硫质量分数上限从3.5%减低到0.5%,部分限制地区甚至要求低于0.1%。
低硫船燃的生产路线一般有两个,一是采用低硫原油生产,但是受低硫原油产量以及原油劣质化影响较大;二是对高硫原油的高硫馏分进行脱硫处理生产低硫船燃。传统的重质烃油的脱硫方法主要是加氢方法,如柴油加氢脱硫、渣油加氢脱硫方法等,包括固定床加氢和沸腾床加氢等方法。加氢方法有着其优点,如可以明显改善油品品质、富产其它轻质产品等。但是该方法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存在氢耗高、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对于燃料油尤其是船用燃料油来说,传统的加氢脱硫工艺生产加工成本较高。
CN 1473910A公开了一种含有有机硫化物杂质的柴油吸附脱硫的方法。是将柴油在流化床或者淤浆床反应器中与一种以镍为主要活性组分的非晶态镍合金吸附剂在室温-150℃、常压-2.0兆帕的条件下进行接触,脱硫率可达60重量%以上。
刘学芬“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35(7):1-5”等采用加氢方法处理硫含量为1410微克每克燕山催化柴油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50℃,压力为4.8MPa,体积空速为2.0h-1,氢油体积比为350条件下,得到硫含量为123微克每克的精制柴油。
CN1952063A公开了一种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方法,将水溶性分散型催化剂均匀分散在重烃油中,然后从反应器负载催化剂的床层上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同时重、渣油原料与氢气从反应器下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沸腾床渣油加氢反应。硫含量为2.5%的常压渣油在425℃的反应温度,18MPa反应压力,800氢油体积比以及1.0的反应空速下,产品的脱硫率为62%。
由上述可见,采用传统加氢方法对催化裂化柴油和渣油等重质烃油进行脱硫时,脱硫反应条件尤其是反应压力较高。近年来,S Zorb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由于具有脱硫深度高、氢耗低、辛烷值损失少等特点在国内得到了迅速推广。按照US6274533、US6869522和US7427581等公开的方法,在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吸附脱硫时,能够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脱除到10微克/克以下,且产物的抗暴指数损失不超过0.6个单位,反应条件为0.1~10.3MPa、37.7~537.7℃、重时空速为0.5~50h-1和临氢条件下。
本发明是开发一种能够在较为缓和条件下,深度脱除重质烃油中硫化物的方法,同时氢耗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含硫重质烃油脱硫方法,实现含硫重质烃油的深度脱硫。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含硫重质烃油脱硫反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38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电器件、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下一篇:光学模块以及虚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