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及货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4753.1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9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许余;汤华鹏;李鹏;康继维;李海博;张知竹;文博;张凯;涂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1C7/00 | 分类号: | B61C7/00;B61B1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王鹏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核动力 货运 列车 方法 | ||
1.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系统,其固定设置在地下,并连通各个列车停靠节点;
牵引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轨道系统上,且沿所述轨道系统行进;
车厢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轨道系统上,且所述车厢系统与所述牵引系统连接;
所述轨道系统包括:
封闭管状隧道,其设置在地下,并依次经过各个所述列车停靠节点;
卸载区域,其设置在地下,且位于各个所述列车停靠 节点处;
卸载管状隧道,其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卸载管状隧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所述封闭管状隧道连通,且所述卸载区域位于所述卸载管状隧道的中部;
行进铁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封闭管状隧道内,且所述牵引系统和所述车厢系统均可沿所述行进铁轨行进,所述封闭管状隧道的内侧面设置有负压的真空屏蔽管道,所述行进铁轨、所述牵引系统和所述车厢系统均设置在所述真空屏蔽管道内;
卸载铁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卸载管状隧道内,且所述车厢系统可沿所述卸载铁轨行进;
铁道分轨系统,其设置在所述卸载管状隧道的进口端,且所述铁道分轨系统与所述行进铁轨和所述卸载铁轨连接;
铁道并轨系统,其设置在所述卸载管状隧道的出口端,且所述铁道并轨系统与所述行进铁轨和所述卸载铁轨连接;
所述牵引系统包括:
牵引车厢,其内部具有空腔,且所述牵引车厢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行进铁轨适配的轨道轮;
竖隔板,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牵引车厢内部,且将所述牵引车厢分隔为动力腔和控制腔;
核动力系统,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且输出动力至所述牵引车厢底部的轨道轮;
控制系统,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腔内,且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核动力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轨道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牵引车厢包括:
外层含铅钢壳;
内层含铅钢壳,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含铅钢壳内,且所述内层含铅钢壳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层含铅钢壳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空隙,且所述空隙内灌注有去离子水;
所述动力腔内还设置有:
安全水箱,其内部灌注有去离子水;
安全喷淋系统,其与所述安全水箱连接,且所述安全喷淋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无人驾驶系统,其用于控制所述牵引系统在所述轨道系统内行进;
外部通信系统,其用于所述无人驾驶系统与地面控制系统无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系统包括:
货运车厢,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行进铁轨和所述卸载铁轨适配的轨道轮;
货运箱,其内部装载有待运输货物,且所述货运箱设置在所述货运车厢上;
电力驱动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货运车厢内,且所述电力驱动系统输出动力至所述货运车厢底部的轨道轮;
内部通信系统,其用于所述电力驱动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列车还包括连接系统,其通过所述内部通信系统和所述外部通信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
所述连接系统包括:
第一连接部,其与所述牵引系统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其与所述车厢系统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系统的数量为多个。
6.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式核动力货运列车,所述货运方法包括:
步骤一、确定各个列车停靠节点,并修建连接各个列车停靠节点的轨道系统;
步骤二、牵引系统与车厢系统连接,并在行进铁轨上移动至列车停靠节点;
步骤三、牵引系统和车厢系统分离,车厢系统经铁道分轨系统引导至卸载铁轨;
步骤四、在卸载区域内完成车厢系统的货物卸载/装载;
步骤五、车厢系统驶出卸载管状隧道,并经铁道并轨系统引导至行进铁轨后与牵引系统连接;
步骤六、牵引系统牵引车厢系统行进至下一个列车停靠节点;
步骤七、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475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