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修色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5547.2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6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申彦彬;葛江波;唐昌军;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649 | 分类号: | D06P1/649;D06P1/613;D06P1/62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薛纪表 |
地址: | 3145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修色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修色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环保修色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20~30%环保载体BPI,30~40%油酸甘油醚磺化物中间体A,10~20%聚乙二醇油酸酯,5~10%辅助组分,0.1%~0.3%防腐剂,余量为水,采用自制环保载体BPI、油酸甘油醚磺化物中间体A、多聚环氧化物、辅助组分等多组分复配的方式获得一种可以同时满足匀染、修色的双重功能环保性的高温匀染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色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修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合成纤维,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分子式[-OC-Ph-COOCH2CH2O-]n,以及少量的单体和环状低聚物存在。因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的酯基,故称为聚酯纤维(PET)。由于涤纶分子结构紧密、结晶度和取向度高,玻璃化温度高达80℃以上,导致其染色困难,染料分子难以扩散到纤维内部,因此常采用结构简单的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有热熔法、载体染色法、高温高压法,热熔法一般应用于连续式轧染工艺染涤棉混纺梭织面料,载体染色法主要是针对涤/毛混纺面料类等染色温度不能超过105℃的间歇式染色工艺中,高温高压法则属于间歇式高温染色工艺,一般在125-135℃的条件下完成染色过程,可染纱线、散纤、面料等多种类品种,是目前涤纶及其混纺面料最为广泛的染色加工方式。
实际生产中,色点、色斑、色渍是高温高压染色法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轻微的可以经过剥色重染的方式修复,而严重的往往无法返修.只能在后道拣疵避裁,补货或者打折处理,从而给工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色点、色斑及色渍的原因分析:一种是涤纶纤维合成过程中伴生聚合度较低的环状三聚体(75%左右,溶解度<2mg/kg)在染色温度超过120℃以后逐步从纤维中解析游离出来,由于其溶解度超低,在染色降温的过程中往往会和染料结合,排液时沉积在织物表面或者设备表面,形成染疵;另一种与分散染料中添加的分散剂有关。分散染料分子中主要含有疏水性基团,水中溶解度很低,商品化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阴离子型分散剂(40~60%以上)将分散染料分散悬浮于水溶液中完成染色过程。但由于成本和市场竞争因素,各生产厂商对分散剂的选择不同导致染料的差异化。
为了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通常需要染色时额外补充适量的耐高温型分散剂以获得均匀的染色效果。此类产品如载体、多聚环氧化合物以及其它阴/非离子类分散匀染剂化合物。其作用机理如下:
a.多聚环氧化合物可以增加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其组分中含有大量的聚乙二醇链段,对染料有较强的增溶作用,可以促进分散染料对纤维表面的吸附;但其缺点是染料利用率低(上染百分率不高),并且存在浊点问题,高温下分散性差,容易引起染料凝聚;
b.载体可以对纤维进行增塑、降低纤维的Tg,加快分散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度,达到均匀之目的;其缺点是染色初染率高,容易引起色花,另外部分载体的环保性不够(如毒性和气味残留大);
c.阴/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中阴离子组分可在染料分子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染料离子由于强烈的静电斥力而形成稳定的分散状态,非离子组分具有匀染作用,将两种组分通过共聚或者复配方式满足染色匀染之要求;阴/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染色匀染剂产品,但其缺点是回修效果不理想,可以保障正常的染色需求,一旦染色回修时,则很难满足回修要求。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同时兼顾匀染、修色,不含违禁组份、低(无)气温、低氨氮、无磷的新型环保匀染修色剂符合市场需求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修色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环保修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环保修色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对设备要求低,投资少,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5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