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脊柱的康复训练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7991.8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5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周若南;王祥善;寇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骨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郭锐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脊柱 康复训练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背部固定装置,用以束缚患者的背部,并能够带动患者背部往复侧弯拉伸;移动座椅,用以支撑患者的臀部,移动座椅的高度能够自由调节;头部支撑装置,用以支撑患者的头部,并转动连接于背部固定装置的端部;脚部支撑装置,用以束缚患者的脚部;支座,用以承载背部固定装置、移动座椅、脚部支撑装置,移动座椅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支座上并能够前后移动,背部固定装置、脚部支撑装置均能够于支座上做弧形运动;本发明便于使用,训练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脊柱康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的康复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脊椎侧弯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常见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石膏、支具等方法,后期的理疗康复中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理疗中的运动治疗,该治疗方法理疗显著,运动医学专家指出,后天脊柱侧弯的诱因是人类直立的时间过多引起的。在重力的作用下,长时间的直立状态使脊柱承重过量,而水平运动则能缓解长时间直立导致的脊柱承重,改变人体脊柱力学结构和受力状态。
对于申请号为20141062525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多功能脊椎侧弯康复训练装置》,包括顺序设置的上肢摆动爬行机构、腹部支撑机构和下肢摆动爬行机构,上肢摆动爬行机构和下肢摆动爬行结构中分别采用了弧形运动轨道,实现了弯曲程度较高脊柱的侧弯训练,实现了脊柱的柔韧性,稳定性,强化松弛物理结构的功能;在患者进行使用时,患者需要爬上该装置,但是对于较严重的患者来说,靠自身力气很难爬上该装置,不便于使用;并且患者进行训练时,患者脸部朝下,患者的脖颈自始至终需要自身进行支撑受力,对于脖颈处的脊椎进行被动训练时,并无外力辅助,不便于患者开始做被动训练,训练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脊柱的康复训练设备,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较严重患者不便于使用以及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设计一种用于脊柱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
背部固定装置,用以束缚患者的背部,并能够带动患者背部往复侧弯拉伸;
移动座椅,用以支撑患者的臀部,所述移动座椅的高度能够自由调节;
头部支撑装置,用以支撑患者的头部,并转动连接于背部固定装置的端部,所述头部支撑装置连接有固定于头部支撑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头部支撑装置往复转动;
脚部支撑装置,用以束缚患者的脚部;
支座,用以承载所述背部固定装置、移动座椅、脚部支撑装置,所述移动座椅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支座上并能够前后移动,所述背部固定装置、脚部支撑装置均能够于支座上做弧形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开设有第一弧形通孔和第二弧形通孔,所述支座上同时铰接有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所述第一摇臂的端部弯曲进入到第一弧形通孔中并与背部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臂的端部弯曲进入到第二弧形通孔中并与脚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上均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带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分别进行90度往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背部固定装置包括动力箱、第一支撑板、第一束缚带,所述动力箱固定连接于第一摇臂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于动力箱的一侧,所述第一束缚带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束缚带束缚到患者的胸部以固定患者的背部,所述动力箱能够驱动第一支撑板进行往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弧形通孔或第二弧形通孔同轴心的弧形齿条、固定于第一摇臂或第二摇臂上的第一电机、连接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且与弧形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未经郑州市骨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7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