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曝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9734.8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5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钱声源;张晓东;陈从建;黎雅乐;白阳;江胜锋;江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曝气机 | ||
1.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1)、飘浮体(2)、曝气机本体(3)和太阳能光伏系统(4),浮筒(1)和飘浮体(2)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系统(4)和曝气机本体(3)均与飘浮体(2)连接,曝气机本体(3)与太阳能光伏系统(4)连接;所述曝气机本体(3)包括主机(31)、第一导流筒(32)、叶轮(33)和第二导流筒(34),所述主机(31)和叶轮(33)均设置在第一导流筒(32)内,主机(31)与所述第一导流筒(32)连接;叶轮(33)和主机(31)连接,且位于主机(31)的上方;所述第二导流筒(34)设置在第一导流筒(32)内的上端,第二导流筒(34)与第一导流筒(32)内壁连接,且第二导流筒(34)外壁与第一导流筒(32)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导流筒(34)位于叶轮(33)的上方;第一导流筒(32)和第二导流筒(34)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流道,第二导流筒( 34 ) 内形成第二流道;第一导流筒(32)的内壁上设有增压体(342),增压体(342)位于第一导流筒(32)与第二导流筒(34)之间,且增压体(342)与第二导流筒(34)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流道中的水流通过增压体(342)与第二导流筒(34)之间的间隙时受到挤压,增加水流压力,从而提高第一流道流出的水流的喷射高度,延长第一流道流出的水流与空气接触的时间,提高水流和空气的混合效果,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所述第二导流筒(34)壁面的同一水平高度上沿第二导流筒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弧形通槽(343);
所述增压体(342)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增压体(342)的下部具有一个由下而上的直径渐缩段;所述弧形通槽(343)位于第二导流筒(34)壁面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第二导流筒(34)外壁在轴向上与增压体(342)之间的距离最小的位置;
第一流道中的水流流动到增压体(342)与第二导流筒(34)之间的间隙中时,大部分水流继续向上从第一流道的开口流出,小部分水流经过弧形通槽(343)进入第二流道中,挤压第二流道中的水流,挤压方向为从第二导流筒的圆周向中心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32)与第二导流筒(34)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32)和第二导流筒(34)的顶端开口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32)和第二导流筒(34)的顶端开口均为直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筒(34)的顶端与第一导流筒(32)的顶端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筒(34)外壁与第一导流筒(32)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为5mm~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32)和第二导流筒(34)均为圆柱形的薄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97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