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管内壁智能检测与精密打磨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9914.6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8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冀世军;李晓雅;赵继;张忠波;贺秋伟;代汉达;刘振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5/40 | 分类号: | B24B5/40;B24B5/35;B24B1/00;B24B4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内壁 智能 检测 精密 打磨 机器人 | ||
1.一种弯管内壁智能检测与精密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1)、辅助支撑模块(2)、变径支撑模块(3)、主动式万向节(4)、抛光打磨变径模块(5)、抛光打磨模块(6);所述摄像头(1)固定在辅助支撑模块(2)前端,辅助支撑模块(2)固定在变径支撑模块(3)前端,变径支撑模块(3)后端通过主动式万向节(4)与所述抛光打磨变径模块(5)连接;所述抛光打磨变径模块(5)包括驱动电机(503)、以及变径机构,变径机构包括变径电机总成(502)、多个支撑杆(501)、一号支架轮毂(505)、二号支架轮毂(508)、主动齿轮(509)、从动齿轮(506);所述驱动电机(503)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号支架轮毂(505)上,用于驱动所述变径机构整体旋转;变径电机总成(502)安装在二号支架轮毂(508)上,变径电机总成(502)输出端与主动齿轮(509)连接,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一定角度,主动齿轮(50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号支架轮毂(505)与二号支架轮毂(508)之间,多个从动齿轮(506)均匀分布在主动齿轮(509)外周,主动齿轮(509)同时与多个从动齿轮(506)啮合传动,所述多个支撑杆(501)一一对应分别与多个从动齿轮(506)固定连接;支撑杆(501)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构型,每个支撑杆(501)末端分别铰接一个所述抛光打磨模块(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内壁智能检测与精密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打磨变径模块(5)的变径机构中,多个从动齿轮(506)的结构相同,均为不完全齿轮;从动齿轮(506)固定在从动齿轮轴(507)上,从动齿轮轴(50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一号支架轮毂(505)和二号支架轮毂(508)连接;主动齿轮(509)固定在主动齿轮轴(510)上,主动齿轮轴(510)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一号支架轮毂(505)和二号支架轮毂(508)连接;变径电机总成(502)的输出端与主动齿轮轴(510)固连;支撑杆(501)一端与从动齿轮轴(507)固定连接,支撑杆(501)另一端铰接所述抛光打磨模块(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内壁智能检测与精密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支撑模块(3)包括电机固定座(301)、步进电机(311)、丝杠螺母滑动驱动机构、驱动臂(303)、支撑板(308);所述步进电机(311)通过电机支撑架(310)固定在电机固定座(301)内,步进电机(311)输出端与所述丝杠螺母滑动驱动机构的丝杠连接,多个驱动臂(303)周向均布并分别铰接在电机固定座(301)上,驱动臂(303)另一端通过顶杆(304)与所述丝杠螺母滑动驱动机构的滑块(306)铰接,驱动臂(303)可在滑块(306)的带动下径向张开或收缩;支撑板(308)通过支撑螺柱(309)与电机固定座(301)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式万向节(4)固定在支撑板(308)后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弯管内壁智能检测与精密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螺母滑动驱动机构的丝杠为梯形丝杠(305),梯形丝杠(305)与丝杠螺母(307)啮合传动,滑块(306)与丝杠螺母(307)固定连接;梯形丝杠(305)一端与步进电机(311)输出轴连接且与电机固定座(301)铰接,梯形丝杠(305)另一端与支撑板(308)铰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弯管内壁智能检测与精密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303)包括受力连杆(3031)、直流电机(3032)、蜗轮蜗杆微型减速器(3034)、轮毂(3035)、橡胶轮胎(3036);受力连杆(3031)一端与所述电机固定座(301)铰接,轮毂(3035)铰接在受力连杆(3031)另一端,橡胶轮胎(3036)固定在轮毂(3035)上组成变径支撑轮;所述直流电机(3032)和蜗轮蜗杆微型减速器(3034)固定在受力连杆(3031)上,蜗轮蜗杆微型减速器(3034)与变径支撑轮的轮轴相连,使变径支撑轮在直流电机(3032)和蜗轮蜗杆微型减速器(3034)的驱动下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99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