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摘穗对辊、玉米收获机割台及玉米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0774.4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蕾;曾李;郭和甲;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4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华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55 | 代理人: | 高立冬 |
地址: | 272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收获 机割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摘穗对辊、玉米收获机割台及玉米收获机,包括割台机架、秸秆切割机构、秸秆喂入机构、摘穗机构、果穗传送机构,秸秆喂入机构设于割台机架的前端,秸秆喂入机构的后方设有摘穗机构,摘穗机构的后方设有铡草机;秸秆切割机构用于切断玉米秸秆;秸秆喂入机构用于将秸秆切割机构切断的玉米秸秆传送至摘穗机构;摘穗机构用于将玉米秸秆和玉米穗分离;摘穗机构的第一摘穗辊和第二摘穗辊结构相同或不同,第一摘穗辊和第二摘穗辊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本发明的摘穗辊卧式横向设置割台,通过将摘穗辊设置在秸秆喂入机构的后方,减小割台的宽度,还避免了摘穗辊和摘穗链并排设置造成拥挤,在摘穗过程中容易堵塞摘穗辊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摘穗对辊及玉米收获机割台及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摘穗辊是玉米收割机割台的必备部件,根据摘穗辊在玉米收获机割台上的设置方式,目前的玉米收获机割台主要是摘穗辊卧式纵向设置割台。如图1所示的一种摘穗辊卧式纵向设置割台,设定割台的前进方向前方(如图1中箭头所示),两根结构相同的摘穗辊1001水平设置构成一组摘穗对辊,且摘穗辊1001在由后向前的长度延伸方向上与割台在前进方向上平行或者构成小于30度的锐角(即接近平行)。摘穗辊卧式纵向设置割台由于摘穗辊和摘穗链并排设置,导致割台比较宽,且摘穗辊和摘穗链的设置比较拥挤,摘穗过程中存在容易堵塞摘穗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摘穗辊非常规设置的摘穗对辊及玉米收获机割台及玉米收获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必要提供一种摘穗辊非常规设置的摘穗对辊及玉米收获机割台及玉米收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割台宽度过大,摘穗辊和摘穗链设置比较拥挤,摘穗过程中存在容易堵塞摘穗辊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摘穗对辊,包括第一摘穗辊和第二摘穗辊,所述第一摘穗辊和第二摘穗辊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一摘穗辊包括第一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两侧设有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上设有导向叶片;所述第二轴体其中之一的外侧设有第三轴体,另一第二轴体外侧设有第四轴体。
优选的,所述第三轴体的外侧设有第一摘穗辊驱动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直径至少大于所述第二轴体一部分的径向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摘穗辊与所述第一摘穗辊结构不同,所述第二摘穗辊包括与所述第一轴体配合的第五轴体,所述第五轴体两侧分别设有第六轴体和第七轴体,所述第六轴体外侧设有第二摘穗辊驱动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割台机架,和设于所述割台机架上的秸秆切割机构、秸秆喂入机构、摘穗机构、果穗传送机构;所述秸秆切割机构、秸秆喂入机构设于所述割台机架的前端,所述秸秆喂入机构的后方设有所述摘穗机构,所述摘穗机构的后方设有铡草机;所述秸秆切割机构用于切断田地中的玉米秸秆;所述秸秆喂入机构用于将所述秸秆切割机构切断的玉米秸秆传送至所述摘穗机构;所述摘穗机构用于将玉米秸秆和位于玉米秸秆上的玉米穗分离,分离后的玉米秸秆进入铡草机,玉米穗由果穗传送机构传走;
所述摘穗机构包括两组权前述的摘穗对辊,所述第一摘穗辊和所述第二摘穗辊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割台机架上,所述第一摘穗辊和所述第二摘穗辊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摘穗辊沿割台机架由割内向外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玉米收获机割台的前进方向形成的夹角不小于45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摘穗辊和/或所述第二摘穗辊高度可调的设于所述割台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秸秆切割机构为往复式切割器或者地滚刀;所述果穗传送机构为传送带或链耙式跑步机,所述果穗传送机构设于所述摘穗机构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秸秆喂入机构包括拨禾链,每组所述摘穗辊的前方设有两对拨禾链,每对拨禾链喂入收割的一行玉米秸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0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