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垂钓鲫鱼的新型蛋白肽饵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1446.6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袁向阳;王灿莉;王田丰;吴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97/04 | 分类号: | A01K9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曹坤 |
地址: | 223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垂钓 鲫鱼 新型 蛋白 饵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垂钓鲫鱼的新型蛋白肽饵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鱼类饵料技术领域,其具体质量百分比是:大豆蛋白酶解肽15‑25%、小麦淀粉30‑40%、小茴香4‑6%、虾粉10‑20%、蚯蚓干粉5‑15%、蛋黄粉5‑15%、蜂蜜4‑6%。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垂钓饵料单一的缺陷,其中,大豆蛋白酶解肽具有诱食作用,小茴香起到增加饵料的香味作用,蜂蜜增加饵料的甜味,虾粉、蚯蚓干粉和蛋黄粉增加饵料的腥味,能够达到提高垂钓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垂钓饵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垂钓鲫鱼的新型蛋白肽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鲫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俗称鲫瓜子、土鲫、喜头、鲋鱼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而行,择食而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营养价值高,故,深受消费者喜爱。
当前,垂钓是捕捉野生鲫鱼的一种有效方法。垂钓的关键在于鱼饵的选择,通常传统的饵料有蚯蚓、虫、蛆和苍蝇等,然而这些饵料存在捕获难、不易储存、成分单一、产量受季节影响大、垂钓效果差等问题。此外,部分垂钓者缺乏对鲫鱼的采食习性、运动规律、活动水层等生活习性方面的了解,加之缺少配制饵料的经验,所以垂钓鲫鱼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诱食作用大,制作方便的用于垂钓鲫鱼的新型蛋白肽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垂钓鲫鱼的新型蛋白肽饵料,其各组分的百分比是:
大豆蛋白酶解肽15-25%、小麦淀粉30-40%、小茴香4-6%、虾粉10-20%、蚯蚓干粉5-15%、蛋黄粉5-15%、蜂蜜4-6%。
进一步的,其各组分的百分比是:
大豆蛋白酶解肽15%、小麦淀粉30%、小茴香4%、虾粉10%、蚯蚓干粉5%、蛋黄粉5%、蜂蜜4%。
进一步的,其各组分的百分比是:
大豆蛋白酶解肽25%、小麦淀粉40%、小茴香6%、虾粉20%、蚯蚓干粉15%、蛋黄粉15%、蜂蜜6%。
进一步的,其各组分的百分比是:
大豆蛋白酶解肽20%、小麦淀粉35%、小茴香5%、虾粉15%、蚯蚓干粉10%、蛋黄粉10%、蜂蜜5%。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垂钓鲫鱼的新型蛋白肽饵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具体如下所述:
(1)、首先,将小茴香用粉碎机磨碎,将磨碎后的小茴香粉放置在袋中,搁置待用;
(2)、然后,将小茴香粉进行烘炒,蒸发其中多余的水分,直至小茴香粉变成色泽淡黄;
(3)、其次,把烘炒后的小茴香粉自然冷却,待其自然冷却后,按不同的配比将其与制备的大豆蛋白酶解肽、小麦淀粉、虾粉、蚯蚓干粉、蛋黄粉进行混和并拌匀,从而制得蛋白肽饵料;
再将配制好的蛋白肽饵料平均安放至密封的新塑料袋内进行保存;
(4)、将安放有蛋白肽饵料的密封新塑料袋真空包装;
在使用时取出蛋白肽饵料,按比例加入蜂蜜进行搅拌,再加入水进行调拌,并捏成颗粒,挂在钓钩上即可垂钓。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大豆蛋白酶解肽的制备过程是:以大豆为底物,按3000IU/g添加量加入中性蛋白酶,持续进行酶解;酶解结束后,将所得到的酶解液安置在沸水中加热20分钟以停止反应;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从而得大豆蛋白酶解肽;最后对大豆蛋白酶解肽进行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1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