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1521.9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华明;肖剑仁;陈震宇;池兰;曾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H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冻 回收 空调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水机组(1)、水源热泵机组(2)、室外侧换热系统(3)、生活热水侧换热系统(4)、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第三循环泵(7)、冷水集水器(8)、冷水分水器(9)、空调冷水系统定压装置(10)、若干切换阀门以及压差旁通阀组;
其中,所述冷水机组(1)包括第一冷凝器(11)和第一蒸发器(12);水源热泵机组(2)包括第二冷凝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
第一蒸发器(12)的供水端接入冷水分水器(9),所述冷水分水器(9)分出一路接空调末端冷水供水管;所述冷水集水器(8)分出一路接空调末端冷水回水管;
所述冷水集水器(8)分出三路管路;第一路连接第一循环泵(5)和第一蒸发器(12),并经第一蒸发器(12)换热成为空调冷水供水后流入冷水分水器(9);第二路连接第二循环泵(6)、第二蒸发器(22),并经第二蒸发器(22)换热后接入第一循环泵(5)、第一蒸发器(12),再经第一蒸发器(12)换热成为空调冷水供水流入冷水分水器(9);第三路连接第三循环泵(7)、第二蒸发器(22)并经第二蒸发器(22)换热后成为空调冷水供水流入冷水分水器(9);所述切换阀门设置在以上三路管路的主路以及支路上;
所述冷水集水器(8)与冷水分水器(9)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压差旁通阀组;冷水集水器(8)与空调冷水系统定压装置(10)连接;
所述第一冷凝器(11)接室外侧换热系统(3);所述第二冷凝器(21)接生活热水侧换热系统(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室外侧换热系统(3)包括与室外介质连接的室外换热管道以及介质储蓄装置,通过选取室外换热介质,设置对应的室外侧换热系统(3):
(a)在地下水水量充足、水质水温适宜、允许直接取地下水的地区,室外侧换热系统(3)可采取直接取地下水作为换热介质;
(b)在地表水水量充足、水质水温适宜、允许直接取地表水的地区,室外侧换热系统(3)可采取直接取地表水作为换热介质;
(c)在水量不足、水质水温不适宜、水体不允许直接取用的地区,所述的室外换热管道为地埋管,介质储蓄装置为冷却塔,室外侧换热系统(3)采取地埋管与冷却塔结合的方式;
(d)所述的室外换热管道为管道,介质储蓄装置为冷却塔,与冷水机组(1)相连的室外侧换热系统可采取冷却塔或直接采取室外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活热水侧换热系统(4)包括蓄热装置、循环水泵及换热装置,其中蓄热装置可采用蓄热水箱,换热装置可采用水-水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冷水系统定压装置(10)为膨胀水箱定压、气压罐定压、变频补水定压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第三循环泵(7)均为空调冷水循环泵。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冷冻水热回收空调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分为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
夏季工况的工作流程如下:
冷水机组(1)运行、水源热泵(2)运行、室外侧换热系统(3)运行、生活热水侧换热系统(4)运行,第一循环泵一(5)运行、第二循环泵(6)运行、空调冷水系统定压装置(10)运行,第三循环泵(7)关闭,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使得第一路和第二路中的设备参与运作和循环,第三路的设备不参与运作和循环;
冬季工况的工作流程如下:
水源热泵(2)运行、生活热水侧换热系统(4)运行,空调冷水循环泵三(7)运行、空调冷水系统定压装置(10)运行,第一循环泵一(5)关闭、第二循环泵(6)关闭、冷水机组(1)关闭,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使得第三路的设备参与运作和循环;第一路和第二路中的设备不参与运作和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15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循环冲击疲劳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