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1557.7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宇聪;周奋;顾玉强;李志强;鲁信辉;孙颖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14 | 分类号: | F23D14/14;F23D14/6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章上晓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介质 燃烧 燃气 热水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在固定壳内设置至少两个容纳室,并在容纳室的开口上均密封覆盖有多孔介质,使得多孔介质结构化整为零,缩小单块多孔介质的覆盖面积,提升多孔介质的热均匀性,避免因热均匀性差而出现结构破裂,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当预混合气体由引射通道内进入容纳室内时,预混合气体会在颗粒珠与颗粒珠之间间隙流动,并由多孔介质上流出进行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多孔介质与引射器之间填充大量的颗粒珠,因此,颗粒珠之间间隙不仅能强化燃气与空气之间混合,提高混合均匀度;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回火现象的发生,使得燃烧稳定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背景技术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燃烧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而在民用燃烧领域中,其规模应用依然处于探索开发阶段。
在具有多孔介质的燃烧器中,由于多孔介质结构因受热均匀性较差,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导致燃烧不稳定。为此,现有多孔介质燃烧器中设计内外陶瓷球层,利用内外层的陶瓷球孔间隙代替传统单块介质的多孔结构,以解决多孔介质易破裂的问题。然而,这种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另外,该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对回火现象的控制较差,导致燃烧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结构设计简便,能有效提升热均匀性,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回火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结构设计简便,能有效提升热均匀性,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回火现象的发生。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多孔介质燃烧器,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燃烧腔;燃烧内体,所述燃烧内体包括固定壳、多孔介质、引射器和设于所述固定壳内的承接板,所述固定壳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壳内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容纳室,所述容纳室远离所述承接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燃烧腔的开口,任一所述开口上均密封覆盖有所述多孔介质,所述容纳室内用于填充颗粒珠;所述引射器位于所述承接板背向所述容纳室的一侧,所述引射器设有引射通道,所述承接板上设有通气孔,任一所述容纳室通过所述通气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引射通道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多孔介质燃烧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固定壳内设置至少两个容纳室,并在容纳室的开口上均密封覆盖有多孔介质,使得多孔介质结构化整为零,缩小单块多孔介质的覆盖面积,提升多孔介质的热均匀性,避免因热均匀性差而出现结构破裂,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当预混合气体由引射通道内进入容纳室内时,预混合气体会在颗粒珠与颗粒珠之间间隙流动,并由多孔介质上流出进行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多孔介质与引射器之间填充大量的颗粒珠,因此,颗粒珠之间间隙不仅能强化燃气与空气之间混合,提高混合均匀度;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回火现象的发生,使得燃烧稳定可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内体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装设于所述承接板上,以将所述固定壳内分隔成至少两个所述容纳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上设有间隔段,所述间隔段沿着所述承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隔件一端抵接于所述间隔段上,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承接板上除所述间隔段以外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还包括配气组件,所述配气组件位于所述引射器背向所述承接板的一侧,用于对进入所述引射通道的预混合气体进行分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气组件包括分气杆、控制阀及至少两个支管,所述分气杆上设有入气口,至少两个所述支管间隔连通于所述分气杆,所述支管上设有与所述引射通道对应设置的喷嘴,所述控制阀的启闭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支管内预混合气体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1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