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2872.1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宫万福;刘佳涛;杨维慎;吕建宁;王红心;闫兵海;刘学线;丁干红;侯宁;吴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5/48 | 分类号: | C07C5/48;C07C7/00;C07C11/04;C07C11/06;C07C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甲醇 烯烃 乙烷 产品 增产 乙烯 方法 | ||
1.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MTO副产的乙烷产品与稀释气、氧化剂混合,经过预热后送入ODHE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富含乙烯的ODHE反应气;
(b)步骤(a)得到的ODHE反应气经热量回收后被送入ODHE气液分离器中,得到气相产品和液相产品Ⅰ,其中,气相产品送入ODHE产品分离塔的塔底,与从ODHE产品分离塔的中上部通入的冷却剂Ⅰ和/或吸收剂逆流接触,在塔顶得到ODHE产品气,在塔底得到液相产品Ⅱ;
(c)将步骤(b)得到的ODHE产品气经过预热后送入ODHE除氧装置,与除氧气体反应,得到ODHE脱氧产品气;
(d)将步骤(c)得到的ODHE脱氧产品气经过降温后送入ODHE脱CO2装置中,与脱碳剂发生物理吸收和/或化学反应,得到ODHE脱二氧化碳产品气和液相产品Ⅲ;
(e)将步骤(d)得到的ODHE脱二氧化碳产品气送入MTO系统的MTO产品气压缩机中,与MTO产品气混合,之后依次进入MTO含氧化合物分离装置、MTO碱洗脱CO2装置、MTO产品气干燥装置和MTO烯烃分离装置,最终得到乙烯产品、丙烯产品、乙烷产品及其他产品,其中,乙烷产品返回ODHE反应器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稀释气选自甲醇或甲醇与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
步骤(a)中,所述氧化剂选自纯氧或空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乙烷产品与稀释气、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0.6~4.65):(0.27~0.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乙烷产品与稀释气、氧化剂混合均匀后,经预热温度升高至150~340℃;
步骤(a)中,所述ODHE反应器内的反应温度为350~450℃,反应压力范围为0.20~1.00MPa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ODHE反应气被冷却至40~300℃,再被送入ODHE气液分离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冷却剂Ⅰ为水或含甲醇的水;
步骤(b)中,所述吸收剂为水或含甲醇的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ODHE气液分离器得到的液相产品Ⅰ和ODHE产品分离塔得到的液相产品Ⅱ混合后得到混合液体,混合液体中至少一部分被送入MTO系统的MTO进料汽化器中,并作为原料送入MTO反应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ODHE产品气被加热至100~230℃,再被送入ODHE除氧装置中;
步骤(c)中,与ODHE产品气反应的除氧气体部分来源于ODHE产品气中的一氧化碳、乙烯或乙烷,部分来源于外加的辅助除氧气体;
所述辅助除氧气体选自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或乙烷中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制烯烃副产的乙烷产品增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ODHE脱氧产品气被冷却至40~50℃,再被送入ODHE脱CO2装置中;
所述脱碳剂选自氢氧化钠水溶液、有机胺溶剂、碳酸钾水溶液、环丁砜和醇胺水溶液、碳酸丙烯酯、聚乙二醇二甲醚、甲醇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28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子宫颈开口大小监测装置、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浮动式导电连接器及服务器